加强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工作探讨

时间:2022-09-18 11:23:17

加强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工作探讨

摘 要:高校大学生创业研究及创业教育工作均需要创业典型案例(特别是校友成功案例)作为支撑。由于缺乏政策支持,高校中相关实践开展尚不够普遍;创业典型地域分布的分散性、创业过程的多变性以及如何收集整理大学生创业典型的档案材料并做到及时更新,也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工作建议:政策配套,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的水平;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档案意识;档案提供利用及转递要规范、及时;让档案成为凝练高校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51-02

一、选题的缘由

(一)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作为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时指出高等教育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创业典型的选树,积累相关档案资料,推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与研究部门的当务之急。

(二)创业研究活动的现实需求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成功获批为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基地创办了《创业教育研究》刊物,组织编写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等。通过创业典型的选树,让学生从校友创业实践中看到希望以及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目前,基地正逐步探索建立安徽科技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基地运行两年多的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那就是如何保证大学生创业典型鲜活的案例不断涌现,已收集到的典型案例及时得到更新?这其实就是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问题。

(三)创业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往往是哪些鲜活的创业典型案例,尤其是发生在校友中的成功案例。学生通常会认为校友的成功创业,对自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距离自己不太遥远,成功容易得到复制。实践证明,将大量创业典型案例充实到创业类教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理论灌输的枯燥性,提高创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同时获取一定的创业经验[1]。如何保证教师教学中引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的准确性、权威性,这需要相关档案建设工作给予支撑。

(四)高校创业文化形成的需要

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而浓厚的创业氛围又是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典型创业案例,特别是以校友创业的事迹唤醒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能使大学校园里充满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气息―校园创业英雄本身就是创业文化价值观的化身,是校园文化的人格化表达,从校园(包括历届校友)中发现和塑造创业英雄,是彰显创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手段[2]。

(五)创业者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受到学生自身素质、学校支持、社会帮扶、管理水平、行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多是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取得的。通过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可以为不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建档的内部动力

为创业典型案例(主要是成功典型)建档,对高校而言是崭新的课题,高校普遍存在未将建立创业典型档案工作统一列入学校档案事业规划之中。主要表现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缺少专门的场地保管相关档案;没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撑。目前高校校友会、招生就业部门、教学院系、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中零星的创业典型案例建档行为,多系自发的且不可持续。高校在编制总量不足,现有管理队伍又跟不上事业发展步伐的情况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思路,缺乏为就业典型案例建档的内部动力。

(二)政府档案业务部门政策措施不配套

政府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尚未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纳入归档范围;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档案综合检查与考评,也不对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立与否做出要求。换句话说,高校的主管部门尚未出台有关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有些高校希望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和尝试,但高校间对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归档范围、更新维护、提供利用、隐私保护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零散的实践,难以引起共鸣,经验也不利于推广。

(三)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存在困难

首先,地域的分散性,导致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所高校的毕业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创(就)业,到国外创(就)业也是常有的事。

其次,信息不对称,导致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困难。校方知晓校友创业成功案例的渠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业者主动通报;校友了解后通报;通过媒体的报道。高校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往往存在单向性和不全面性。一旦创业的校友不主动联系校方和其他校友又未被媒体报道,则无论他(她)创业情况如何,学校都难以知晓,相关信息就难以获取。

三、规范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政策配套,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的水平

针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政府档案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进,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转递、保护、提供利用等环节规范化要求,在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时,将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列为“特色加分项”,以政策引导并鼓励高校开展相关工作。

(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档案意识

首先,提高高校领导及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加强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立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高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研究实效的角度,多视角、多维度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切实将强化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列入学校档案事业规划之中,作为学校档案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明确牵头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牵头单位可以是创业教育与研究机构,也可以是就业指导部门、校友会,或者指定学校档案馆(综合档案室)。牵头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因势利导,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收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并及时整理归档,对建档对象(即创业典型)要全程跟踪,及时更新档案材料,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实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学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关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各教学院系、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单位)都有向牵头单位提供资料或线索的义务,因为该项档案的建成,惠及的是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牵头单位。

(三)档案提供利用及转递要规范、及时

建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档案。对于申请查阅档案的个人和单位,只要手续齐全,除按规定需要保密的内容外,高校管档部门应提供查档便利。对涉及建档对象个人及企业隐私的内容,如因教学或研究需要,必须提供利用的,须征得当事人同意并作必要的保护性处理(如隐去真名,改用化名等)。

(四)让档案成为凝练高校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以及创业实践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的陈列与展示,对于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成败观,使师生们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的创业心理,激励创业者摆正心态,正确看待风险及失败,勇于面对挑战,形成鼓励、支持和崇尚创业、宽容创业失败、帮扶创业和再创业的环境[3]。

参考文献:

[1]田丽媛.高校创业文化内化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6):92.

[2]钱美玲.高校创业文化的“道”、“法”、“术”三维立体建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41

[3]罗兰芬.广西高校创业文化有效培育途径研究[J].高教论坛,2011(9):121.

上一篇:合理统筹资源采购 科学规划采访工作 下一篇: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