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馆员素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8 09:11:20

浅谈高职院校馆员素质问题及对策

【摘 要】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发资源的重要支撑。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则,导致馆员素质面临严峻考验,给高职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该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馆员素质现状,分析造成馆员素质整体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馆员 素质

图书馆和档案馆是任何一所学校均不能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目前,国家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各学校的图书馆以及档案馆的办公条件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在硬件条件得到提升的同时,馆员的服务作为衡量其质量标准的软性条件却始终制约着高等教育图书馆及档案馆的发展。这一点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工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在新的发展时期,提升两馆馆员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水平院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笔者拟就高职院校馆员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破解之道提出相应的对策及看法。

一、高职院校馆员素质现状考察

(一)对高职院校馆员人才组成的考察

经过对众多高职院校两馆的考察和与同仁的交流,笔者发展目前大多数院校的馆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在不少的高职院校,其馆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校教职人员的家属。有些学校为了招徕高层次人才,在招聘之时保证安排其家属的工作,当发现家属学历过低之时,只能将其安排在图书馆或者档案馆里面。这就造成了在馆员结构上,女性馆员占绝大多数。且年龄基本上偏大。同时在学历上,大部分学历水平并不是很高,大专学历占多数。而更为严重的是,专业并不对口,情报专业及图书馆学科班出身的凤毛麟角,因此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基本任务,但缺乏研究型人才。且馆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特别是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都十分欠缺,不能适应现在的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对高职院校馆员工作态度的考察

目前大多数馆员均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工作。在工作当中不求出错,只求能够混过去。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待遇相较于教职人员偏差。图书馆因其属于教学辅助单位而不受各级领导及学生们的重视,因此也影响到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岗位津贴级别、职称晋升等方面。也正是因为馆员们在学校中的待遇偏低, 工作不被重视, 职称不能正常晋级,大大地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严重的会与学生发生矛盾,造成极坏的影响。而在另一个方面,很多馆员缺乏进一步上升的动力。他们将把馆员工作当作“铁饭碗”,因此失去了对学习和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在工作中也缺乏危机感。造成工作和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的局面。且有的单位缺乏对馆员的有效管理,使得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剧。

(三)对高职院校馆员管理工作的考察

在考察当前高职院校馆员素质现状之时,还需要对其管理层及其管理工作进行研究。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管理层虽是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馆员,他们对两馆缺乏专业认知,更多的是在人事等工作中对馆员进行管理。另外,图书馆和档案馆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馆员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人情等的因素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实施。

二、高职院校馆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馆员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馆员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学院领导还是两馆的领导以及馆员本身乃至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有效的认识。相较于馆员的素质,学校及两馆的领导更加重视两馆的硬件建设以及先进设备的引进。馆员没有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及价值,而学校的学生及教师则简单的理解馆员的工作,同样也认为馆员素质无伤大雅。

(二)缺乏对馆员的有效监督及考核机制

馆员工作相较于教职员来说,其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及考察机制。馆员工作出现瑕疵,不会造成教学事故,也不会遭到服务对象的投诉。而其考核机制也有别于教职人员,更多的仅是考察是否缺勤等。也正是因为图书馆及档案馆缺乏对馆员的有效监督及考察,才会导致其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的状况出现。

(三)缺乏对馆员队伍建设及发展的有效引导

图书馆及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人才及馆员队伍的合理规划及配比。但是,在长期的以“教学为先”的思想指导之下,缺乏对两馆等教辅部门人才及队伍的合理规划以及有效指导。这体现在图书馆的在编人员少,岗位设置不齐全。其工作任务基本上停留在对文献的搜集和加工整理上,工作性质只不过是“借借还还”。所以许多馆仅仅只有采、编、流三个主要岗位,没有信息开发部,甚至连资料室都没有,也没有计算机技术员、咨询员等专业技术较强的人才。

三、提升高职院校馆员素质的对策

(一)优化馆员人才结构,合理规划馆员队伍发展

提升高职院校馆员素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尤其是高学历的人才。只有抓住了人才,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两馆及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需要对馆员的学历及专业能力进行考察,一方面招聘新鲜血液,在数字化时代下各方面人才要合理配比;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员工的再教育,使得无论是学历还是其专业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这对于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引进多维考察机制,实施馆员绩效管理

相较于教职人员,对于馆员的考察不能单从一个方面进行考察。应该更新考察机制,引入多维考察机制,并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这可交由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设计并实施。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馆员的福利待遇等和考察结果相挂钩,这样也会进一步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加强馆员责任意识,强化馆员素质

对在职馆员加强培训,定期开展馆员责任及专业知识教育,强化馆员的素质意识,加强馆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对馆员的责任及职责的宣传活动,加深学校师生对馆员责任的了解,也可以在一方面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馆员需要从认识上了解其职责的重要性,并积极情愿的进行馆员责任意识和素质的强化。

参考文献:

[1] 张晨. 浅论数字图书馆员的素质[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 1) .

[2] 王接东. 图书馆岗位工作的多维度评估[J]. 图书馆论坛,2004(4).

[3] 张玉珍. 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琐谈[J]. 图书馆杂志,2002(9).

[4] 张荣.医院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 6) .

[5] 邱宁.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 2006(4).

[6] 禹莲辉.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初探[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

上一篇: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