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审美素质培养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时间:2022-09-18 09:25:56

融审美素质培养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这句话将美育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和进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指出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良好的审美教育既可启真,又可储美,它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而且可以轻松开启学生的心扉,开启智育的大门,开拓视野,使其获得丰富的知识,锻炼意志,产生美德。

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它有美伦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自然美,有尽善尽美、催人奋进、拼搏进取的社会美,有至真至纯、让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慕的人格美……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探幽访胜、含英咀华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美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得到升华,并在美的体验中,自觉地进行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净化和美化。因此,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语文美育所要培养的审美素质,包括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的欣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核心。美的欣赏主要体现在文学欣赏,也体现在实用文美的因素的欣赏上。在欣赏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善于鉴别分析与评判,获得正确的审美认识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具体讲,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和“绘画的眼晴”

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既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结构美,又具有意境美、形象美、人格美。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和“绘画的眼睛”能更好地把握美、领悟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他们能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如《药》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就是借助色彩来传达内心感受的。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冷色调:两顶“花白的头发”“几朵青白的零星小花”,“支支直立的枯草”,“铁铸一般的乌鸦”,即便有一点暖色,也淹没在冷色之中:“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钱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借这“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去感受色彩的审美意味,把它当做一幅画去欣赏。有时,还可以把一篇文章当做一首乐曲来欣赏。有些课文很像一首乐曲,有一种音乐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很像一支情思依依的小调,荡漾着风月淡雅的幽思。读这篇课文时就要引导学生在悠扬轻松的节奏旋律里品味“哀愁”与“喜悦”撞击的情韵。

二、品味自然的韵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宇宙太空的深广无限,日月星云的变幻莫侧,江河湖海的星罗棋布,松涛林海的翻涌怒号……田园、原野和森林,这一切对人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许多精美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升华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体现出以物喜以己悲,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魅力。像《壮丽的三峡》的壮美,《天山景物记》中天山蓝天的高矗和白缎绣暗花般的美丽……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就会进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就会展开联想的翅膀,驰骋想象的空间。对美的形象进行挖掘、开拓,从而感知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感悟力,在轻松愉快中欣赏祖国的大好何山,心灵的净化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完美的人格

“审美情感是组成审美经验的诸要素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达到一种自由和谐状态时的审美愉悦。它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抒情作品,更是进行美育的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人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讲解古代诗文的时候,不仅要介绍时代背景,还应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思想情绪推动下创作作品的,以及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心理,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容易和作品表现的情感沟通,产生共鸣。如教学《芙蕖》,就必须使学生在认识作者锐意求新的创作观的同时,了解文中也渗透着作者作为旧时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否则就无法理解作者对芙蕖的那份痴情和“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的评价。

教材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且能说明生活并给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影响。面对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那些比较冷峻的以再现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品,也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有益的熏陶。例如《项链》中女主人公的命运,让学生明了爱慕虚荣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做人应该诚实无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和廉颇的忠勇善战、勇于改过的动人形象及思想品格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语文教学中这种审美情感的培养,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态度,比耳提面授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灌输所树立起来的抽象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扎实,在学生人生经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持久,更内在。

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563000)

上一篇:鉴真东渡与张家港精神 下一篇:谈低年级识写分离生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