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的群众表达

时间:2022-09-18 08:40:16

干部考核的群众表达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群众满意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选用考核干部。

但在现实生活中,广大群众参与干部考核的机制不够完善,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民意。某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前程”,只想着把自己的政绩“做足”给领导看,把百姓需求晾在了一边;个别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为捞个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数字”出官、“GDP至上”等错误政绩观仍有一定市场,等等。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表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强调干部考核的“群众公认”原则、“群众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山东等地在干部考核中引入“群众满意度系数”,使民意在干部考核中得到了一定体现,让更多官员开始把眼睛向下,更多的部门开始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这种考核方式如何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仍面临着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如何界定群众的范围?群众满意度系数评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应该如何得出?其现实可操作性如何?如何让“群众满意度”真的发挥效用,避免流于形式和官样文章?

为了深入探讨上述问题,本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在深入调查采访的基础上,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展开了讨论。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调查3948人,人民论坛记者调查采访了189位各级党政干部和群众,样本虽然有限,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

专家学者、党政干部肯定了引入“群众满意度系数”的积极意义,认为此举是保证政府“良政善治”的有效手段,落实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专家强调指出,责任政府是“让群众满意”的制度保障。

干部考核机制对于地方干部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用好群众满意度系数的“指挥棒”,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政绩,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不仅是干部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就现阶段而言,干部考核中的群众参与并不是一个仅靠工具理性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有待于学术界和各级党委政府在实践和理论层面深入探索、总结提升。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

上一篇:进一步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中国干部考核制度在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