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费过程中价格歧视产生和重要性分析

时间:2022-09-17 11:10:31

浅谈消费过程中价格歧视产生和重要性分析

【摘要】在完全市场经济中,市场势力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行业只存在少数几个生产商,从而各生产商产生一些垄断势力。并且,许多厂商作为原材料、劳动或者特定的资本货物的买方,在这些要素投入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买方垄断势力。如何更有效的利用他们的市场势力,取决于如何定价、选择要素投入量以及决定产量,以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价格歧视在市场定价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含义,之后描述了价格歧视在市场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希望能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价格歧视;基本模式;影响因素;注意问题

一、价格歧视的理论概述介绍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二、消费价格歧视的基本模型分析

1.一级价格歧视

厂商希望向它的每一个顾客都索取不同的价格,如果这成为现实,它就会向每个顾客索要其愿意为所买的每单位付的最高价格,即保留价格。向每个顾客索取其保留价格的做法被称作是一级价格歧视。很明显,这样的状况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首先,向每个顾客索取一个不同的价格是不现实的;其次,厂商通常不知道各个顾客的保留价格,即使厂商能够问每个顾客愿意支付多少,得到的回答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现实当中多是不完全的价格歧视。假设,某商品只有一个价格P,但是现在制定了n种不同的价格,但其中最低价格刚好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与需求曲线的交点上,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愿意支付P或更高价格的顾客能得到好处,即他们现在可以购买并能享受至少一定的消费者剩余。事实上,如果价格歧视给市场带来了足够的新顾客,那么消费者的福利能够增加,从而生存者和消费者双方都能得益。

2.二级价格歧视

在某些市场中,各个消费者在任何给定的时期中都要购买许多单位的货物,而且随着他们购买数量的增加,其需求是下降的。二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比如一盒康师傅的泡面4元,而四盒包装的则是14元,使得每盒3.5元。另外比较常见的如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或自来水厂,在分段定价下,针对不同数量的商品或商品的不同部分向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如果存在规模经济,从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控制公司价格的政府可能也会鼓励分段定价。

3.三级价格歧视

这种形式的价格歧视是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组或者更多组。这也是最为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如常规的和特价的机票,对学生或者老人的折扣等等。这种价格歧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某些特征把消费者分组。对大多数商品而言,学生和老人由于收入较少,愿意支付的也少。同样的,为了将度假者和商务旅客区别开来,对购买特价票实施一些限制,如要求预定。有些知名的品牌,如香奈儿、阿玛尼等,本身就能将消费者分组,许多消费者愿意为名牌货支付更多的钱,即使非加价品牌的商品是相同的或者接近相同的。厂商如何针对不同消费者定价呢?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管厂商生产多少,总产量总要在各组消费者之间分配,因而各组的边际收益是相同的;二是总产量必须使得对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即MR1=MR2=MC。

三、实行价格歧视的原因及意义

1.生产者(或厂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者的理性战略。换句话说,通过对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生产者(或厂商)可以增加利润。实际上,实行价格歧视的生产者(或厂商)向每个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会比收取单一价格更接近于顾客的支付意愿,从而使厂商的利润增加。

2.产品的供给多样化,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很多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都愿意为自己的品味、身份、兴趣或者审美花费更多的金钱,以购买适合自己嗜好和风格的产品。即使这些产品和较低价位的产品在功能上差异很小。而另一些消费者却正好相反,他们在乎的是物美价廉,经济实惠,从而不愿意在所谓的品位或兴趣上花太多的钱。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给企业创造了机会,企业按照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生产了相应的产品。尽管这些产品在功能上差异不大或者几乎没有差异,但是价格差异却远远大于成本差异,也是价格歧视。这种价格歧视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此时的价格歧视增加了交易,丰富了市场的供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是有利的。

3.政府为了降低资源损耗,保护稀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种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基础资源如水、电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于是政府利用对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实行价格歧视,一方面保护了较弱势人群。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资源损耗,保护了稀缺资源,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发展。例如我国目前对部分高耗能行业,主要是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按国家产业政策试行差别电价,以利于抑制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高耗能企业盲目发展,缓解当前电力供求紧张矛盾,降低资源损耗。

四、厂商在价格歧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实行价格歧视时,防止触犯《价格法》

《价格法》第14条做出了禁止价格歧视的规定,这是我国制止价格歧视的基本法律依据。由于《价格法》的相关条文过于简单,我国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现在仅局限于不同经营者之间的价格歧视,排除了最后环节对最终消费者的价格歧视行为。厂商对下游的生产者实行价格歧视和对最终消费者实行价格是不同的,前者会导致其他生产者在以后的销售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限制了自由竞争,而对于消费者却不会有这种现象。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生活中有许多针对于最终消费者的价格歧视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2.实行价格歧视时,不要以损害消费者利益

价格歧视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最终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了实施者的利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使得社会福利遭到损害,所以厂商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如果要想让自己的企业长久的经营下去的话,那么有必要让消费者也能分享到利益的成果。

3.不要损害小经营者的利益。

价格歧视的实施者通常是大型的市场主体,而大型的买主也通常会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积极索取价格歧视的利益。这样,价格歧视使得大型市场主体获得了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对小经营者的竞争则不利,所以在价格歧视中不要一味的依仗自己垄断地位,而损害小企业的利益,如果损害反其道而行之的话,最终要受到法律制裁,微软便是很好的“榜样”。

4.实行价格歧视还要能够把市场有效地细分

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决定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厂商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弹性将消费者区分开来,形成不同的消费者市场。对于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市场可以实行较高的价格,对于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市场可以实行较低的价格。将消费者分成不同的市场后,厂商还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将不同的消费者市场相分离,一方面防止所有消费者都在较低价格的市场上进行购买,另一方面防止部分消费者将低价购进的产品转卖到高价市场上去。例如,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等通过安装相应的消费计量装置和采取不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分割自来水和电力等市场,对工业、商业、居民等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的价格。

五、结束语

价格歧视其实对于中国人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因为“歧视”是一个贬义词,更便于理解的是“差异化”,不同的定价即是价格的差异化。歧视也并不是就是针对不同消费者存在有色的看法,在现实的例子中,价格歧视被运用在很多地方,即便是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但同时也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价格歧视的存在也使得市场的运行更加合理。因此,深入的了解价格歧视,如果单单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来看的话,是十分有好处的。

上一篇: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海南橡胶树风灾保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