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时间:2022-09-07 06:51:02

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摘要】我国的保险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保险业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保险人(保险公司)普遍面临道德风险,而被保险人处于自身利益驱动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道德风险的产生不仅增加保险公司的保险成本,还会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定价策略因此,文章对目前保险道德风险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增强信息透明度、建立完备的个人信档案管理体制、完善保险法制建设等措施,以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投保人;被保险人;道德风险

一、投保人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一)投保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保险市场上很多非对称信息问题其根本是由于信用问题造成,本文主要是从信用这个主观的层面来进行。我国投保人存在的各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信用的层面,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经济三个视角来进行分析。

1.物质视角

信用是都是以其背后巨大的物质基础为保障的。只有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程度,当人们为了少许利益而付出的声誉、名誉和信用惨重,投保人觉得为了最大化自己那点私利的动机和行为得不偿失时,像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减少,这也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些问题更为突出的原因之一。

2.文化视角

从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的角度,可以将各种文化分为低信任的文化和高信任的文化。低信任的社会是指信任只存在于血亲关系中的社会,高信任的社会是指信任超越血亲关系的社会。有学者认为,中国、意大利南部地区、法国属于低信任文化。而日本、德国、美国属高信任文化。保险市场上的各种关系往往存在于陌生的双方之间,这种由传统文化所支配的心理惯性,在保险市场制度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很自然会导致交易双方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经济视角

信用其实就是一个交换的中介,要建立保险市场上的信用,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保险交易双方之间需要多次交易;第二,是信息传输的速度要足够快,使得欺骗行为能被及时的发现;第三,是受害人要有积极性和可能性来实施惩罚。

(二)降低投保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措施

1.提升保险市场的软环境

提升保险市场的软环境是指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从源头上、思想上使投保人主动减少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动机。

首先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奠定物质基础。物质基础丰厚了,人民才会注重精神领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加强诚信治理,建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中国保监会、各地方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应扛起维护保险信用;保险公司应加大对保险消费者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投保人应落实以人为本的诚信交易行为。

2.提升保险市场的硬环境

提升保险市场的硬环境指的是通过法律规章、条款制度等的颁布实施以及制度体制的强化。第一,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和司法制度。只有不断完善有关保险的法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投保人有可乘之机,大大地提高了道德风险的成本,也有效起到警戒的作用。第二,保险公司内部也应加强管理,加强核保验险,保险人从投保人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对投保人进行更准确分类和严格筛选;灵活设计费率体系,满足不同投保者需要从绝对公平的角度看;有效运用免赔条款,降低道德风险通过设计免赔条款可以使投保人在签订合同之后不隐瞒或者是较少隐瞒自己的行为。

二、被保险人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一)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分类

在保险市场上成交保险商品以后,根据被保险人道德风险产生的不同结果,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如果签订保险合同后,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维护水平只影响保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不影响保险事故的损失规模,则称此类道德风险为影响出现损失概率道德风险。第二类,如果签订保险合同后,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维护水平只影响保险事故损失的规模,不影响保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则称此类道德风险为影响出险损失规模道德风险。

(二)被保险人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

第一,保险双方目标的不一致和信息的分散化构成被保险人道德风险行为的两个基本要素。首先,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期限内发生的可保风险事故越少,它从保费收入与赔偿金的差额中所能得到的收益就越大;但被保险人会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在风险防范上付出努力或花费成本,这必然导致事故发生概率增大和损失程度增加。其次,由于保险标的始终控制在被保险人一方,保险公司无法观测到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的风险防范行为,也就不可能准确判断损失的发生到底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还是人为因素的结果,这就使被保险人能利用他在信息上的优势做出利己的投机行为。

第二,保险的风险转移职能使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客观存在。投保后损失的风险被转嫁给了保险公司,此时被保险人即使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可保风险事故发生后也能得到保险公司的损失补偿,他若仍然采取风险防范,则不仅要承担所有额外预防行为的成本,并且他努力所致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及损失程度减小的积极影响也不由其独享是和保险公司共享。所以,被保险人在购买保险后自然会产生偷懒(或节省努力负效用)的本能需求。

第三,我国保险客户风险防范意识的淡薄以及保险行业发展的滞后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道德风险。我国企业及个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就要淡薄,一旦获得保险保障就急于节省出努力成本;此外,我国保险公司为了在竞争中立足并尽快占领市场,忽视对保险存续期间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理赔制度也不够科学严谨,理赔工作本身的技术水平以及理赔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都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和复杂化的保险赔案的要求,这些都为被保险人在投保后的疏忽、懒惰提供了条件,也使我国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尤为严重。

三、保险道德风险调查的结论及对策

综上可知,保险道德风险已成为当前保险业的最大威胁之一,因此,要达到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在严格内控制度,加大违规违纪成本,使从业人员抵制诱惑,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增加信息透明度。要防范道德风险,首先要增加信息透明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增加对外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外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要增加对内信息的积累与共享。同时还要建设具有信息共享功能的网络,让同业之间共同来防范道德风险。

第二,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准,可从根本上降低保险的内部道德风险。必须经常组织读书活动,开展警示教育,不断渗透合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降低保险内部道德风险的发生率。

第三,完善有效的约束机制。各保险机构应该致力于完善绩效考评办法和激励约束办法,减少考核指标制定过程中的主观性,更要突出资产质量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第四,建立完备的个人诚信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完备的个人诚信档案有利于在投保人投保之前,对投保人的诚信记录进行调查,一旦有不诚信问题,就能对此人的投保意图进行探询,也能有效地防范保险道德风险。

第五,完善保险法制建设。通过对相关保险法规的宣传,使人们对不实告知、故意隐瞒、诈赔是违法行为形成共识。通过与地方公安、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保险欺诈的打击力度及深度。

参考文献

[1]李爱东.保险业信息不对称与诚信体系构建[J].保险研究,2003(1).

[2]苏圣杰.浅谈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J].中国金融,2003(5).

[3]刘喜华,吴育华.信息不对称与最优保险契约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3(10).

[4]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上一篇: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探讨 下一篇: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