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1 05:15:33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012年年报数据,采用统计性描述法,横向、纵向地比较分析中间业务发展的占比及增长情况,并给出了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占比增长分析;差异化发展

1.引言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2012年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深化改革并取得长足进步。加快经营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成为了股份制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逐渐摊薄,挑战日益增多。而中间业务拥有拓宽收入来源、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经营风险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重心和竞争焦点。为了更加详细地对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本文依据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进行横向、占比等分析。其中本文提及的中间业务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

2.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与分析

从我国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的年报数据来看,当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快速发展中间业务,各行中间业务收入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较往年也逐步提高。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第四大增长点。商业银行实现收入的项目中,传统业务的主导地位已发生改变,而其构成展现出共性与个性业务并存的特点。

(1)中间业务收入情况的整体分析

截止2012年12月,各家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平均增幅高达105.18%,高于其营业收入平均增幅60.56%(详见表1),其增幅远高于国有四大行。

中间业务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它反映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最高达到151.01亿元,兴业银行其次,浙商银行位于最后仅有36.89亿元。从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恒丰银行增长最快,增幅高达326.05%;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最慢的是浙商银行,增幅为36.89%。整体而言,2012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尤其是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和平安银行这三家同比增幅均超出100%。而且除浙商银行外,其余11家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均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幅。由此可以看出各家银行重视发展中间业务且取得成效,其快速发展对银行的营业收入的增长起到带动作用。

从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情况来看,民生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最高为18.33%,其次为恒丰银行16.13%,占比最少的是浙商银行为8.21%。较去年相比,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浙商银行较去年同期还减少1.16%。由此可见,虽然各家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离2007年银监会金融创新监管工作会议上要求的10年内中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0%这一指导性目标还有很长的差距。

(2)中间业务收入具体项目增长及占比的分析

从具体的中间业务收入项目上看,12家股份制银行年报显示得出各行的中间业务仍然主要集中在信用承诺、服务、顾问咨询、结算手续和银行卡等5项业务上。除了这些共性业务以外,大多数银行拥有自己特有的个性业务。比如: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这4家都拥有个人理财这一特色产品。而渤海银行虽然市场规模较小,但却开展了其余11家股份制银行没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在这一点上向国有四大行借鉴。

(3)小结

从整体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喷薄式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屡创新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国际化明显,这就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然后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警惕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规范情况的发生,比如中间业务政策规定不具体、操作和统计批露不规范以及概念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随着监管逐步完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扩大,可以预见的是,中间业务必然面临越来越大的机遇与挑战。

3.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尽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较2011年同期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和国外优秀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依然较低,故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

(1)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在国有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回避自身薄弱劣势,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中间业务发展策略,能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抗衡。1)在熟悉国际国内行业背景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自身的特点,其优势资源体现哪些方面,劣势又有哪些主客观因素。2)在继续巩固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加强有优势的特色中间业务。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争夺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应该另辟蹊径进行差异化发展。加大市场研发力度,进一步发掘未曾涉足的领域,抢先占领市场;对于已有的业务可以推陈出新,增强业务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让更多的客户全面了解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产品。

(2)明确自身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外先进经验表明,花旗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在非利息收入高达43%基础上,中间业务仍以年均18.4%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其他资本年均8.8%的增速。银行业已将中间业务作为其经营结构转型的标杆,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传统存贷业务利差空间的压缩和银行间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扶持中间业务的发展,真正使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强劲引擎。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强化传统业务。

(3)积极培育和引进中间业务人才

具备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是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组织员工去各大院校学习丰富其金融知识、聘请金融专家来银行做讲座、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此外,在当前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和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去国外聘请具有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国内人才队伍。

(4)加大推动中间业务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跟紧时代变化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模式不能固化,要加大推动中间业务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型。鉴于现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第二,金融改革和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运行,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己的特色适当发展投行业务,而不能局限地认为投行业务应该由投资银行开展。

(5)大力发展新兴中间业务

一是电子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要积极引入高新电子科技、培育新产品、有效疏通营销渠道;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强化客户体验环节;加强与网络运营商、手机厂商和电子商务企业的深度合作,树立电子银行业务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二是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投资银行业务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对并购重组、融资租赁、产权流动和证券承销等投行业务进行研发。三是理财业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是理财意识淡薄,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推出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项目包括理财咨询、理财规划等业务。

(6)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收费标准过低,成本与收益倒挂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问业务既然属于“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对其收费则是理所当然,这也符合银行业经营的国际惯例。因此,我国应尽快结束银行业服务提供免费大餐的作法,完善现有的中间业务收费制度。并按照收入与支出、收益与风险、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中间业务基本收费标准,规范收费管理。

(7)大力发展的同时严密防范银行风险

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市场风险,应按照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相关风险的管理体系;对于操作风险,银行应在积极培养合规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加大防范操作风险的工作力度。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盲目跟风,风险不可控,违背发展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局和《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2]国研网金融研究部.理性看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2011(6).

[3]Peter S.Rose,Sylvia C.Hudgins.Bank Management&FinancialServics[M].Peking,ChinaMachinePress,2007.

[4]陈胡青,张朗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必要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5]唐菁菁,孙灵刚.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12(1).

[6]程凤朝,崔宏.理性看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J].中国金融,2011(17).

[7]仇保妹.中间业务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1(10).

[8]国研网金融研究部.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探讨,2011(5).

作者简介:杨挺(1991—),大学本科,现就读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上一篇: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下一篇:浅谈消费过程中价格歧视产生和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