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下的工程监理理论

时间:2022-09-17 09:19:44

需求导向下的工程监理理论

摘 要:目前,监理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了关注焦点。从经济学需求与供给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监理市场需求的被动性与供给的强制性环境,提出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给方式;建立需求与供给导向下的工程监理理论。

关键词:需求;供给;监理;理论

1需求与供给

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和一定的时间内,愿意并且可能购买某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厂商(生产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就是一种机制,供给与需求的力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均衡数量,即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单独的个人或组织专门负责生产、消费、分配和定价等问题,市场均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当需求和供给变动时,市场均衡应随之变化,形成新的均衡点,达到新的均衡。

2强制性的监理供给与被动性的市场需求环境

由于我国工程监理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制度提出来的,也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不仅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设立了主管建设工程监理的专门机构,而且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明确提出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并明确规定了必须实行工程监理的工程范围。政府一手调控市场,一手加强监督管理,两手都要硬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的重要职能和鲜明特色。不管建设单位需不需要监理,只要是在明确规定了必须实行工程监理范围内的工程就必须监理;不管建设单位有没有能力进行工程监理,只要符合必须监理的工程也必须委托监理企业进行工程监理。这种强制性的政府干预监理供给环境,造成了建设单位的被动需求。

不可否认,强制监理的实施,对监理工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强制监理供给环境下的许多不适应:

①监理数量的不适应 强制监理导致地方层层加码,监理覆盖面无限扩大,导致监理人员数量难以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②监理质量的不到位 由于监理覆盖面过大,监理力量严重不足,造成监理工作不到位;

③强制监理使那些具备工程管理力量的业主被迫选择监理企业一方面是业主假委托,无限度压低取费,扰乱建筑市场,另一方面是背景下,加重了监理企业业主和监理两套班子同时履行对同一工程的监督管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3建立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工程监理理论

1)监理阶段的范围

我国监理阶段的范围是全过程监理还是仅限于施工阶段监理是困扰监理界多年的一个问题。《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只规定了工程监理在施工阶段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但都没有明确指出,工程监理就是局限于施工阶段。尽管《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只适用于施工阶段,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工程监理的

内容包括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最新使用的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都囊括了全过程监理的所有内容,即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并强调了全过程监理的重要性。

目前建筑业所面临的难题是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虽然全国大多数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有审图公司对设计图纸的质量进行把关,但只是事后控制,而不是对设计阶段的全过程监控。有的设计图没有进行严密的校对与审核,在施工阶段变更频繁,严重地影响了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加之,大多数业主不懂专业技术,即使业主的工程造价人员也不精通有关设计的专业理论,不可能对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说施工阶段监理是监理工作的重点,设计阶段监理则是监理工作的核心和难点,应在施工阶段监理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推进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为我国的工程监理逐渐向全过程延伸创造条件,而不是鼓励建筑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化。

2)工程监理的服务性

在国际上,建设项目管理按服务对象不同分为建设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和为承建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而我国的建设工作监理制规定,工程监理企业只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即只为建设单位服务,不能接受承建单位的委托为其提供管理服务。

作为只为建设单位提供工程专业技术服务的建设监理行业,其本质应该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服从服务业的特点与运作模式。如果监理企业没有创出自己的服务和品牌,不能让业主看到或认识到监理的工作价值,监理企业不可能有长期而广阔的上升空间。

服务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需求,而不是政府的保护。政府的政策导向也确实会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监理作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定的监督者,既要承担起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更要遵循市场规律。一些专家认为,政策的制定者应充分了解行业的特点和对监理服务的要求,通过各项管理政策充分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优质、诚信的方向发展。政府应尊重市场发展和运行的规律,通过规则引导和行政手段,促进监理企业向专业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建设咨询顾问行业方向发展,从而增强行业自身的能力。

3)工程监理的独立性

项目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在工程项目中所分担的工作是各不相同的,各有各的业务,而三者又都是独立法人,从法律关系上讲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经济实体,这在总体上体现了各自的独立性。但另一方面,在工程项目实践中,相对承包商而言监理单位的独立性,对业主的依赖性更大,因为管理具体工程项目的权力完全是业主赋予的。根据国内监理规章和标准,监理应该属于独立的第三方。因此在《建设工程监理规定》总则中要求工程监理企业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现行的监理教材在叙述工程监理的“独立性”与“公正性”的时候,采用了较模糊的语言,具体体现在:开展建设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应当排除各种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监理的委托单位和承建单位。如当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或矛盾时,工程监理企业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有关合同为准绳,在维护建设单位合法权益时,不损害承建单位的权利,应当尽量客观、公正地对待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尽量客观、公正”的用词,让我们看到了工程监理的尴尬处境。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始终保持了一个重要的原则,要求工程师“公正”地处理合同中的有关问题。在最新版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对“业主的人员”(employer’spersonnel)一词的定义有了新的解释:明确了“工程师其助理以及工程师和业主的其他职员、工人和其他雇员”都属于业主的人员,不再强调工程师是“独立的一方”,不再强调“公正”,仍要求“公平”。监理工程师既然受雇于业主,是业主的人员就不大可能公正无偏。监理工程师是接受雇主报酬负责履行合同管理的受委托人,他不充当调解人或仲裁人的角色,试图通过监理第三方的约束机制来使监理工程师处理工程建设中业主和承建商的争端,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修改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独立性”的一面,建议在建筑业协会成立类似的仲裁机构来调解和处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纠纷。我国《建筑法》的制定和出台,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国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大范围实施强制监理是必要的。随着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例逐渐增大,随着我国监理市场与国际项目管理的接轨,缩小强制监理范围,完善工程监理的理论,重新定位我国工程监理性质的时机也将成熟。期待着政府的政策调控,期待着真正的工程监理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均衡。

上一篇:从博弈论角度看试征房产税的影响 下一篇:论加强煤矿地面安全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