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建立适合教师成长机制

时间:2022-09-17 07:17:08

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建立适合教师成长机制

[摘要]: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国内外教育专家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一些思想,就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学校如何建立教师成长的造血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反思能力 教师成长 造血机制

20世纪后20年,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其鲜明的特色。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对反思及反思能力的理解

1.什么是反思

反思的概念可追溯到John Dewey。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起源于所亲身经历的疑惑,由疑惑导致有目的地寻求解决疑难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对现实活动的改造来验证假设。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

2.教师为什么需要反思

希昂(1987)认为,尽管教师通过接受传统的教育理论与技能训练能够学到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大量的知识仍然是来自他们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通过反思,教师们对于自己应该使用哪些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安排教学环境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自信心得以提高,满足感得到增强,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3.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

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得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等。

对于教师而言,恰当、得体、适度的外显行为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充满感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任何一个教师在外显行为的运用方面都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对自己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一切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都应纳入反思的范畴。

二、教学反思能力的自我培养

反思性教学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和总结个人的理论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理论。反思性教学模式也体现了个性化,强调个人对实践的不同理解,非常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呢?

第一,要建立反思意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

第二,要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

第三,要相互听课评课。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

第四,善于听取同行的建议。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不一定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第五,要坚持写教学日志。教学日志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三、建立教师成长的造血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前者是输血机制,后者为造血机制。

关于教师及其发展,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一方面,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观念,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现实处境,针对他们的现实需求和接受能力进行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而不是将某种主义、某种教学法强加于他们;另一方面,应该提倡反思性教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对学校而言,重视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如安排专题讲座、听课、说课、公开课、评课等,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成长平台。学校领导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创设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要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要让全体成员感觉到这个集体的和谐和团结,让每个人都觉得充实而快乐,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管理的人性化,让所有人都有进修、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建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造血机制,要求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为此,教师要学会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或从业者。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断发展。

上一篇:浅谈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 下一篇: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