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7 12:11:19

中西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选用玉屏风散加减辨证治疗,西药选用布地奈德鼻喷剂、西替利嗪片,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结果:中西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95.00%。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 玉屏风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04

变应性鼻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主要表现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中医上的鼻鼽相似,是临床比较难治的病证。2006年1月~2009年1月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9~54岁,平均33.91岁;病程1.6~30年,平均10.5年。对照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4.85岁;病程1.5~30年,平均10.3年。两组性别、年龄相似,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在有症状的日子里症状每天累积达0.5~1小时以上,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症状体征平均积分:治疗组7.13±2.88分,对照组7.11±3.06分,两组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玉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黄芪20g,白术15g,防风6g,蝉衣9g,地龙15g,苍耳子10g,白芷10g,露蜂房10g,茜草10g,辛夷15g,肺寒型加桂枝汤以温肺散寒,肾阳虚弱加桂附八味丸以温壮肾阳,病久顽固不愈者加乌梅、五味子、诃子以敛肺固表。30天1疗程。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每侧鼻腔1喷,早晚各1次。连用3个月。西替利嗪片10mg,睡前口服。②对照组:仅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西替利嗪片口服。两组均在随访1年后评定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标准: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评定:①显效:改善百分率≥66%;②有效:改善百分率66%~26%;③无效:改善百分率≤25%。

结 果

随访1~3年,治疗组患者60例,显效31例(51.67%),有效26例(43.33%),无效3例(5.00%),有效率95.00%。对照组患者44例,显效15例(34.09%),有效19例(43.18%),无效10例(22.73%),有效率77.27%。两组有效率经X.2检验,X.2=7.294,P=0.007,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流大量清水鼻涕为典型症状,常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属中医鼻鼽范畴,病位在鼻,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内外伤辨惑论》云“元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论述了脏腑虚损、外邪侵袭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袭表,侵及鼻窍,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壅滞鼻窍,遂致喷嚏流清涕,肺气的充实,有赖脾气的输布,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衰则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而气之根在肾,肾气为脏腑之气的根本,《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侵治病,故本病表现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关。治病求本,所以治疗上要辨证论治,才能取效。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为补气圣药,白术健脾益气,二药合用则汗不外泄,邪不易侵。防风祛风解表,黄芪配防风相得益彰,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驱邪而不伤正。黄芪还可以减轻苍耳子对肝脏的损害。白术、防风均有增强免疫的作用。曹继军研究显示,玉屏风颗粒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亦有较好的抗应激作用[2]。“风盛则痒”,蝉衣、地龙搜风止痒,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蝉衣、地龙有抗过敏的作用。茜草凉血解毒,抗过敏,与苍耳子配伍可减轻苍耳子的胃肠道反应。上述药物合用,既补肺脾之气虚,又固卫解表散邪,标本兼治。诸药合用,结合辨证治疗,从而达到调理脏腑、控制症状的目的。

布地奈德鼻喷剂为鼻内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水肿作用,能够在炎症的各个阶段发挥控制炎症的作用,已成为治疗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的主体药物[3]。73-75西替利嗪为抗组胺药,为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以其对细胞上组胺受点的可逆性竞争作用而阻止组胺作用于靶细胞,通过阻滞和拮抗H1受体而发挥抗过敏作用,以达到防止一系列生理反应的发生。以上两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4]。中西医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利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调理脏腑机能,使脏腑之阴阳失调归于平衡,抵御外邪侵袭,利用西药对症治疗,控制临床症状,使有效率显著提高,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适于门诊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 曹继军.玉屏风颗粒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5):390-394.

3 王荣光.慢性鼻-鼻窦炎药物及外科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

4 董震,程雷.重视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9):641-64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