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31 07:51:14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注射液静滴,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单硝酸异山梨酯量、心绞痛程度、ST下移、室早次数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灯盏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疗效确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2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症状,典型的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等同胸痛的其他症状有烧灼感、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心绞痛也可主要表现为放射至颈部、下颚、牙齿、手臂或上腹部的疼痛。某些患者,特别是某些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疲劳、出汗、头昏、消化不良、呃逆、便意等,恶心、呕吐可为伴随症状,或仅有的症状。不稳定心绞痛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某些患者可更长,临床上表现形式多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最初目标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后,治疗目标包括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死亡[1]。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灯盏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纳入与排除标准:80例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2]。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及不能耐受肝素者。

一般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6~83岁,平均70.1±6.8岁,新发作的缺血症状16例(仅在静息时4例,仅在劳累时6例,静息和劳累时均发作6),原有缺血症状加重(频率、严重性及时间均增加;发作方式的改变:如静息时出现症状)10例,心肌梗死后4~6周内缺血性症状复发8例;变异型心绞痛6例。对照组男30例,女lO例;年龄64~85岁,平均72.5±6.9岁,新发作的缺血症状18例(仅在静息时8例,仅在劳累时4例,静息和劳累时均发作6),原有缺血症状加重12例,心肌梗死后4~6周内缺血性症状复发6例;变异型心绞痛4例。两组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予以吸氧、卧床休息,低盐低脂或糖尿病饮食,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β受体阻滞剂、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注射液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钠51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注射7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

观察指标:记录心肌缺血再况,每周做2次12导联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时随时记录心电图掌握ST-T变化;比较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用量;比较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总结心肌缺血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性。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APTT)、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再发缺血<2次/周,体力活动耐量增加,心电图原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ST-T明显改善;②有效:再发缺血次数减少50%以上,或疼痛时间缩短,ST段压低较前改善;③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性无改善或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电图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频率、单硝酸异山梨酯量、心绞痛持续时间、ST下移、室早次数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APTT、肝肾功能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心肌供养和需养失衡引起短暂心肌缺血,当局部心肌血流减少到低于基础水平时,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无论是因原发性冠脉血流下降,还是心肌需氧增加,与心外膜相比,心内膜负荷较重,心肌血流下降更明显。各类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病病理机制大致相似,而临床表现的不同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冠脉闭塞的时间、冠脉血流和体循环血流的改变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多少有关[1]。许多心绞痛在静息状态下发作,发作期无心肌耗氧增加,其原因是原发性和发作性的冠脉血流减少[1]。

多个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有关。许多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研究表明,严重斑块裂纹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梗死发生,不但严重狭窄冠脉可发生斑块裂纹和斑块破裂,而且仅有轻微病变的冠脉更常见。几个冠脉造影表明,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使患者从稳定型心绞痛向不稳定型心绞痛转化的占患者总数的60%~75%,这些反应了在原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附壁血栓的变化。大量研究表明,当冠状动脉狭窄75%,可能导致完全闭塞。但后者不一定导致急性心

上一篇:首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