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生产、贸易与储备分析

时间:2022-09-17 12:01:36

中国稀土生产、贸易与储备分析

[摘要]稀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对我国稀土生产、贸易和储备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缺乏定价权,稀土出口走私严重,缺乏明确的战略储备规划和顶层设计等问题,提出完善稀土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稀土应用技术研发,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国稀土议价权,构建合理的稀土储备战略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稀土生产;稀土贸易;稀土储备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57-04

一、中国稀土生产、贸易及储备现状

(一)生产现状

稀土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第一位,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位居世界首位。2011年,中国稀土矿产量13万吨,占全球稀土矿产量97%左右。2016年,我国稀土行业总产能超20万吨(REO),远远大于每年约12万吨的世界总需求,产能明显过剩。

可以看出2015年美国的稀土矿产储量达1300万吨,这还仅仅是现已探明的,该储量已经达到全球的13%,然而美国几乎不怎么开采国内的稀土矿,就算开采,对于其现有储量来说都是凤毛麟角。针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工信部、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以及海关总署等都将重视稀土产业发展提到了新高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目的是让我国稀土资源在开采、生产、出口等重要环节得到严格规范管理和控制。2011年,我国稀土矿指令开采指标是938万吨,实际产量达13万吨,超采率385%,数据依然不容乐观,但是较2010年和2009年都有很大改观。这说明,我国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但是现状依然严峻,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

(二)贸易现状

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控制稀土出口力度加大,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由2001年的6万吨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163万吨,出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119%。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与2001年出口量相比大幅下滑。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从2001年3975吨增长到2011年16400吨,年均增长1523%(见表2)。

不过,由于2011年稀土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价格是2001年的3471倍,年均增长4256%;同期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盐类出口价格分别年均增长1556%、3647%、3723%、4277%。

稀土价格暴涨以及中国稀土配额制引起欧美和日本等稀土资源进口国的极度不满,甚至为了中国能敞开低价稀土市场,威胁将中国上诉至WTO。

(三)储备现状

中国稀土战略储备事宜已酝酿多年。直到2011年,“国家战略储备”这一概念第一次被上升到国家层面和公众见面。国家稀土战略储备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保护稀土资源,保障我国稀土资源安全,并能在国际稀土价格定价上有话语权,让稀土资源市场在供求关系上规范运作。国家战略储备体系是多维度的,必须多主体,多战略相结合,国务院表示,我国稀土战略体系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内的两种战略储备。

自该战略启动起来,稀土行业经历了两次国家收储和一次收储流标。2015年5月中国WTO败诉至2017年初,国家层面启动了新一轮收储。这一轮稀土储备,商储先行,国储紧随其后。因此,2016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收储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并决定六大稀土集团的收储计划和目标,以此完成商业收储,会议决定商业收储分三批进行,每次的目标分别为1300吨、1600吨、2600吨,共计5500吨。但是,2016年6月7日召开的第一次稀土国储招标会结果却让人意外,9个品种全部流标。当时结果引起热烈讨论,专业人士表示,招标价格与稀土集团预期相差较大是出现流标的主要原因。国储局愿意在低价上进行收储,但是企业却无意支付。

二、中国稀土生产、贸易与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并不是世界稀土产出大国,当时是美国垄断了全球稀土资源的供给。而在此之后,中国未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性,甚至以稀土出口作为获取外汇的主要来源,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全球市场,2003年我国稀土资源供给占全球总产量的90%。

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事实证明,超强度的开采带给中国稀土资源安全的挑战。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和保障年限在半个多世纪的开采中不断降低,很多矿山资源枯竭,矿区资源衰减速递不断加快。其中典型的有,包头稀土矿矿区主要资源开采量达2/3,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采储与20年前相比下降了35%,且由于南方离子型稀土自身多处于偏远山区,分布不集中,具有高成本监管和高难度开采的特点,导致在开采中资源破坏严重,而且资源回收率低,开采回收率低于50%,另外包头稀土矿也同样存在相似问题,选用率仅为10%。

更为严重的是,稀土的无节制开采不仅仅带来资源浪费,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是开采技术落后、保护意识缺失以及监管不力等,而且,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需要长时间和高成本,@带给稀土产区的压力是巨大的。

稀土资源较之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开采简单、赚钱速度快的优势,成为了政府追求GDP高政绩的不二选择,政府监管不力是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定价权,稀土出口走私严重

中国稀土价格在 2011 年之前始终在低位徘徊,这与价格定律是相违背的,稀土资源是具有价值的物品,但是其价格却长期远低于其价值。价格由价值决定,但是价格的影响因素却很多,导致我国稀土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对稀土产业进行有效管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存在较多稀土经营主体,导致市场上供求失衡,国家市场监管机构的缺位造成低价竞销,稀土市场的混乱,我国在国际稀土销售上丧失定价权,而且导致国内外价格不一致,从而被控诉稀土倾销。深入分析,实质上是我国稀土资源低价出售,真正受益的还是境外资本。近年来,通过各方努力,稀土价格有所提高,但是价格的稳定性不高,这说明稀土价格更多的是别的国家在说话,我国的话语权仍然有限。

我国在稀土价格上缺少话语权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我国稀土走私现象严重,虽然稀土走私已经被我国海关列为重点治理项目,但是稀土走私仍然严重影响着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4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5年更是高出12倍。事实说明,我国在打击稀土走私方面还需要下大力气,以确保稀土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三)缺乏明确的战略储备规划和顶层设计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和统一统筹规划,但是我国的稀土资源一直以来缺少明确的战略储备计划和顶层设计。稀土资源的充分利用、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稀土产业科技创新的开展都是关于稀土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另外,政策法规的开展实施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曾经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法规,但是在内容和适用性上都有缺点,同时,贯彻落实效果不佳。储备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方式,同样,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就是保障我国稀土资源安全的有效方式,能帮助我国在稀土市场增加话语权。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目前战略储备体系不完善,很多具体细节指标缺位,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其中,稀土资源的粗放式开采和无序化开发是制约我国稀土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应该在制定战略计划时突出重点,找到突破口,设计出适合我国稀土资源战略储备计划的顶层规划。

三、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稀土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稀土产业一直以来都在走牺牲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寻求发展的老路,稀土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带动资源产业和地区经济增长。通过产业整合来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鼓励国有稀土企业间兼并重组,从而建立一批大型的具有独立研制开发能力、能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综合性矿业集团。国家相关部门需贯彻执行国家对于稀土产业的各项规定,通过提高稀土产业的准入门槛、对稀土开采量进行限额和提高稀土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来整顿和淘汰不合规的稀土开采企业,鼓励稀土企业向生产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加快稀土资源开发权的市场化改革,让稀土开发权的获取能够反映并传递市场的供求关系。过去对稀土滥采,不仅加速了稀土资源的流失,对环境的破坏也给生态带来了巨大灾害。而一味加强配额限制,已经行不通。通过资源税改革,用“从价计征”替代原来的“从量计征”,按照市场上的要价来征收,从本质上去刺激稀土产业良性发展。加强对稀土开采企业的环境治理监管,迫使企业重视对稀土的开采、冶炼、加工等环节的环境治理,对于稀土出口企业,要求其稀土出口产品的价格能够反映稀土开采、加工等环节的环境保护成本。总之,要促进稀土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稀土应用技术研发,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

提高稀土资源和产品价值、延长稀土产品的价值链,我国需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第一,增加对稀土含稀元器件、新材料等方面的科研投入,打破国外在稀土行业的专利垄断,研发核心专利技术,从而增加稀土产品出口附加值;第二,围绕稀土高科技产品延伸稀土产业链,发展稀土产业集群,着重研发高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和高资本投入强度的高科技稀土产品;第三,研发稀土深加工技术,加大对于提高稀土材料精细度和纯度方面的投入,提高稀土产品的价值含量和档次。

(三)提升我国稀土议价权

稀土产品国际定价权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我国应加快稀土产业整合进程,提高产业集中度。其次,逐步降低企业稀土供给水平,降低其对稀土资源和产品的依存度,加强外资进入管控,提高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第三,扩大国内对稀土资源的市场需求,逐渐形成国内稳定的需求水平。第四,建立完善的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提高我国企业对稀土资源的议价能力,建立稀土资源期货市场以及国际定价机制。

另外,可以通过国内稀土企业间建立出口联盟来提高国际议价能力,这需要提升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避免因短期逐利而产生不良竞争行为。同时企业应加强稀土产品的研发力度,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构建合理的稀土储备战略

1储备形式。稀土资源的储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稀土产地储备,另一种是稀土产品储备。稀土产品储备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企业行为,一种是国家行为。因此,稀土原材料生产企业需要对稀土原材料进行储备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会根据企业本身生产需要和市场情况来进行稀土原材料储备。国家为保证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安全也需要对稀土资源产品进行储备。稀土产地储备则主要由国土资源部来开展,稀土产地一经发掘暂时先由国家管理及储备,日后有需要再进行有序开发。应将产地储备方式与稀土产品收购储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国内稀土企业自行建立稀土产品储备机制,从而形成国家稀土产地储备与企业稀土产品储备相结合的战略储备体系。

2储备规模。我国稀土资源储备需满足国家稀土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并确保国家安全,综合考虑国内矿情、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正常时期稀土矿产品市场需求以及非常时期稀土矿产品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科学合理的稀土矿产品储备规模。

3储备布局。稀土矿产储备要与稀土产业布局相结合,根据目前已发现稀土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结合稀土矿产品消费地分布、国家土地功能区划分、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及稀土矿产资源规划,建议稀土资源储备布局:南方与北方相结合,从稀土产品研发入手,加强稀土产品深加工,同时做好空间布局,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划定稀土矿资源限采区和禁采区。

4运行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稀土矿产资源运行机制,首先是收储,当市场上的稀土矿产量出现大幅增加即供大于求、稀土矿产品价格偏低时,国家层的稀土储备机构有必要通过从市场适当收储稀土矿产资源来调控稀土市场。其次是释储,当在稀土矿产资源限采要求下出现供不求、市场上稀土矿产资源价格畸高,对稀土产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时,根据具体情况,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可以动用稀土矿产资源储备。最后是轮储,根据目前新增的稀土矿产地,以优化调整稀土资源储备的空间布局、质量和结构为目的,在保持当前稀土矿产资源储备总量规模的前提下,释放部分已储备的、限采或禁采的稀土矿产地用于商业性开发,同时收储新开发的稀土矿产地进行轮换,保持稀土矿产资源较合理的空间布局。

[参考文献]

[1]杜凤莲,王媛. 战略性资源关税的替代性政策研究――以稀土出口为例[J].经济科学,2015(3).

[2]赵纪东,张志强,郑军卫.美国稀土产业现状及政策选择[J].黄金科学技术,2015(3).

[3]王玉平.中国矿产资源储备战略研究[J].中国矿业,1998(6).

[4]陈毓川.建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和体系[J].国土资源,2002(1).

[5]任宝忠,余良晖.稀土资源储备刻不容缓[J].地球学报,2011(4).

上一篇:企业家创业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下一篇:高等艺术院校民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