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艺术可供想象的边界

时间:2022-09-17 11:43:44

科技和艺术可供想象的边界

最近半个世纪,造型艺术的价值不断在衰落。并非艺术家以及相关人士不努力,而是时移世易的演进结果。

曾经,艺术是想象、创造的领域,狂放的变形、超现实的组合,在19世纪、20世纪前半期激动了很多人。那可以说是艺术在“美观”之外溢出的、可以辨别的额外的“溢出价值”,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想象世界、想象身体、想象诸事物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似乎进入了艺术性想象穷尽的时代,真正有力量、有感召力的想象反倒在实在的科技、互联网领域,诸如生物基因重组、诸如GOOGLE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快语言自动翻译系统,都具有强有力的重塑世界并引发关联想象的可能性。

最近半个世纪,造型艺术的价值不断在衰落,并非艺术家以及相关人士不努力,而是时移世易的演进结果。艺术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想象力生产的相对价值在20世纪初达到高峰以后,就不断在下降,电影、电视、游戏、互联网相关产业不断涌现的新的娱乐享受、知识生产形式和机制不断占用人们更多的时间,制造了更为强有力的刺激,形成的商业反馈机制也更为普及。

与造型艺术相关的,小说艺术也经历类似的处境。二三十年曾经以为想象无稽的武侠小说现在都成老派小众文学了,在各种穿越小说面前溃不成军。穿越小说为何流行?因为那种巨大的知识差距带来的历史改造的,穿越后的全局性操控感,超越了之前的武侠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乃至科幻小说。这里面有青春期的诗意在,尽管是种粗陋、简单的诗意,重要的是,仍然是诗意的,带给人模糊的代入的,建构了虚拟的想象性纵深世界。而其他的小说类型,相比现在的高科技和信息大爆炸而言,就显得太现实了,比当代的科技和商业生产机制推出的可预测的未来落后好几千公里。当然,在中国也出现了由于出版管控导致小说的想象跟不上“现实案件的奇诡”的现象,这在当代也算有趣的事儿。

究其原因,美术、小说这类还主要是单个手艺人的玩意,一个人就可以玩,尽管也有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和社区的串联和交流,但是主要还是看个人造化,松散关联,对各地区既有的教育、文化、语言体系有很强依赖。而科技、商业产品的组织性要紧密得多,对老旧文化社会体系的依赖要少很多,所以创新的驱动力更为强劲,对合适的创新的激励也直接有效――买单就是成功。

在如此的世界里,作为个人创作形式的艺术似乎是平摊的,仅有少数作品能稍微立体一点,引起感情和想象的浸入。比如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森的人造太阳那样的作品,实际上也结合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组织化生产体系,是跨界的成果。与其他领域的、有组织化的、有明确商业模式驱动的娱乐、知识系统比狠,大部分造型艺术形式立马就输了,剩下的就比微妙了。这是高眉阶层的勾引和反勾引,是不断用新词淹没旧词的欲说还休,是传播机制的形塑和反形塑。这是奢侈品的玩法,那些越来越昂贵的艺术品,就是证据。

上一篇:理财产品的“蜜糖陷阱” 下一篇:容妹妹&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