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

时间:2022-09-17 10:28:49

阅读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

在学习了多篇精品课文后,学生却写不出作文,出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现象。我们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会发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阅读这一环节,没有达到“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的效果。也就是说,没有灵活的“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教学的失败,更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朱光潜说:“作文,别无奥秘,只要熟练范文多篇,头脑里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了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等你的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可见,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就连巴金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所以,要使学生的作文达到较高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读才能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学生自己的知识,培养他们欣赏鉴别的能力,感受语言的神韵,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来提高写作的水平。

古人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的,只有多读才能“厚积薄发”。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没有探索感受,也不去领悟创造,不学习写作的技巧,丰富语言,那还真不如不读书。要学生能够认识文章的精髓,就要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去读,怎样正确的读书。

其一,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读的对象。古今中外的书太多了,瀚海无边。拿到一本书,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读,而要区别哪些经过证明是真善美的和假丑恶的?哪些是精华部分?哪些又是于今天有用的?符合学生的?作为学生就要读他们有用的精品,通过读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其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文章。哪些需要粗读?哪些需要细读、精读、反复读?哪些只要了解大概就行了。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写人的文章要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写人的方法;写事的文章要理清写作的顺序,记叙的要素,表现手法等;写景的文章要扣住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感情,要感悟优美的语言。

其三,教师应该把阅读的各种方法有意地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间接地进行作文教学。教师不能只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而要多方面使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研读文章的结构,写法技巧,有目的有计划的把作文教学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基础知识后,可以通过讨论语言的优点,教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语言中所包含的美,吸收后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从而间接地训练学生。同时让学生借鉴作者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

其四,教师要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经常检查学生读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读书的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如的“四多”读书法、鲁迅的“硬看”读书法、闻一多的“善读善思”读书法等等。通过介绍名人的读书方法,一是激励学生向名人学习,增强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借鉴读书方法,能读出书中的味来。当然,教师应该采用诸如抽查等方法检查学生读的情况,督促他们养成由不读到自觉读的习惯。从而使其写起作文来达到“信手拈来皆精华”的程度。

阅读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只有多读,正确地读,才能读出乐趣,读出水平,读出成果,才能开阔眼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从而运用母语得心应手,结出累累硕果。“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说的多有道理。

上一篇:向小学美术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下一篇:课外阅读,撑起山里孩子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