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作文教学的“批”和“改”

时间:2022-03-16 10:37:52

二次作文教学的“批”和“改”

摘要 学生完成作文,教师进行首次批阅后,学生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加工,这就叫“二次作文”。二次作文是对如何写好一篇作文的再实践,使学生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认识不断深入,很大限度地完善“作文”作业的有效订正。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二次写作 批与改 有效策略

作业有错就需要订正,作文作为相对复杂的文字作业,错了如何订正?如果订正,是不是仅仅停留在“订正错别字”的层面,抑或“重写”不留余地?我们说讲评之后就结束一次作文是一种悲哀,那么毫无章法、毫无指导的订正则是走向了另一层面的悲哀。所以,匆匆忙忙写几篇作文,单纯追求训练的“量”,还不如指导学生认认真真改一篇作文,提高学生训练的“质”。

我认为,二次作文教学可以着力抓好“批”和“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批――二次作文的基础

批改作文是教师难免头疼的一件事。批一篇作文,教师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圈圈改改、眉批总批一大段。因学校作业检查的要求和家长监督的原因,有的批改甚至披上了“为家长而批,为检查而批”的外衣。遇到“不太像样”的作文,批改得心力交瘁不说,还往往落个对学生“漠不关心”的下场。在现实教学中,有几个学生是真正关心老师的批语的?对学生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只是作文的等级。所以,对于如何高效地批改作文,我尝试了“批”“改”分家,做到只批不改,或者多批少改,在有速度、有面批、有记录、有反馈“四有”策略的保障下,真正地为学生的二次作文服务。

1.有速度。为有效地缩短作文批改周期,在首次批改中,我往往以较快的速度浏览,对作文中字、词、句、标点等有问题的地方不进行改正,而是用全班达成统一认识的批改符号圈画标注,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针对一些问题较大的习作,则用文字注明具体的修改建议,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存在哪些不足。这样的首批不需要写评语,只作出初步的等级判断,以备二次作文后等级升级奖励之用。这样一来,少了大话、套话式的文字评语,不仅为教师的批改节约了时间,提高了速度,更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2.有面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发现,在二次作文教学中,有了批改速度的保障,使得面批的机会提高了。众所周知,面批是面对面个别指导,在学生自己造就的文字环境中,或肯定,或否定,重在解决学生个体性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缺失。这种效果是全班集中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我班里有一位学生,写文章时标点使用混乱,句号基本不出现,断句随意,读起来困难重重。我就把他叫到面前,跟他一起一句一句往下读,手把手地教正确使用标点的方法。这样面批几次,学生进步明显,再出现标点错误,能做到独立修改,完成标点层面上的二次作文。

3.有记录。为保证讲评反馈的有效性,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二次作文,在作文批阅环节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做到边批阅边记录。比如:哪些同学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位同学的哪个词用得不错,哪位同学哪个句子写得很有趣;哪几位同学写得较差,哪些问题比较突出;哪几篇作文具有代表性,可用来评讲时集体交流,评讲的重点是什么,该在哪些方面提醒学生修改时注意……

4.有反馈。在作文教学中,评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二次作文的首次批阅只批不改,讲求“快速”,所以,继而跟进的批后反馈同样是快速的,短周期的。这样能够在学生记忆还很鲜明的时候给予修改建议,满足期待心理,唤起主动修改的愿望和意识。我认为反馈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对于集体共性的问题,比如经常性的人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集体反馈。对于个别学生的独特问题,可面批反馈,也可以作为典型问题集体讲评,以起借鉴作用。

二、改――二次作文的灵魂

改,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得到反馈后的自主修改,也可以理解为“二次写作”。无疑,“改”是写作能力的指标之一。唐朝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为一“绿”字而反复推敲这两个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改”是学生二次作文的灵魂。以何种形式修改?改到何种程度?这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进行合理判断和正确引导的。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分层要求、统筹形式。

1.分层要求。因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有差异,呈现出来的作文水平高低不一。有些同学只要小修小改,有些同学则要重写。对于二次作文,重要的是分层要求。新课程降低了作文教学要求,中年级重点是自由表达,强调“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的提法是“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求“文通字顺”即可,不作过多的立意、选材、新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拔高要求,朝着“美文佳作”的方 向努力。

2.统筹形式。⑴小处修改――词句层面。错别字的纠正、字词句的润饰、病句以及标点符号的修改等,都可以在原处进行修改。以修改句子为例: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出现病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关句子的基础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我除了结合阅读教学找典型句子讲解外,又专门进行了有关句子基础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句完整的话,怎样才能写好一句话。为了提高学生鉴别病句的能力,我总结了6种学生常见的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词序颠倒、词语搭配不当、重复嗦。接着又具体指导学生学习修改病句的方法,归纳为三个字:读、找、改。让学生先认真读,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结合病句类型查找原因,然后动笔修改。改的时候,宜少不宜多,尊重原意。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和修改病句的方法之后,我就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病句印发给大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然后集体讨论更正,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作文中病句减少,修改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⑵局部整改――段落层面。段落是篇章的基础。大多数作文往往整体把握的问题不大,但细看段落,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或与文章主题关系脱节,或笼统粗糙、缺乏细节等等,实际修改中也困难重重。我在具体指导时,将标准定为:内容围绕中心、意思上下连贯、语句前后通顺。为将这个标准细化到具体的一个个段落中,我常常对课内外及学生作文中典型的段落结构进行仔细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常见的段落层次的安排形式。如景物描写,先面后点、由近及远、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场面描写,先总后分、先景后人;写事,按事情的发展、结果的顺序安排;人物外貌,先整体、再局部。

⑶整篇重写――篇章层面。为持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一般提倡小处修改和局部整改,但在审题立意、选材取材方面有严重问题时,不得不重写的,才给出“重写”要求。“重写”的作文指导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对一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一般“重写”的要求不能太高,有时为了省时等效,也可以只对重点段落或重点内容进行二次写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如此看来,二次作文还可以是三次作文、四次作文……再批再改不断反复,在不断修改中让学生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和“二次”意识。只要教师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在二次作文“批”和“改”上下工夫,既能保证学生写作数量,又能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久而久之,学生会在一次次对比作文中进步,找到自信,延续快乐。

上一篇:爱上“循环日记”,快乐习作 下一篇: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