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言文贵在争取学生主动

时间:2022-09-17 07:07:30

教学文言文贵在争取学生主动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它们或婉约椿巧,叙事简洁:或写景如绘,摇曳多姿;或有情趣;或富哲理。可以说文言文是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值得细细品味。然而许多老师怕学生读不懂、学不会,于是费尽气力,逐字逐句逐段地讲解翻译分析,上边讲得索然无味。下边听得恹恹欲睡,以至于学生“望义生厌”,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美感。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羁鸟回林,放池鱼回渊,还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其主动

要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首要条件就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读之乐趣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见读书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读中有乐,正如《从百草同到三味书屋》中的教书先生在读书时候读得如醉如痴,自得其乐,“微笑起米,而且将头仲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可见老先生读得何等人迷。我们读书虽不必像他那样地摇头晃脑,但一定要在读上下工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雅俗凝重,读出情感味道。在学习《出师表》时,学生演读课文,绘声绘色,如临其境。不但读懂了课文,也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良苦用心。文言文经过千百年的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精品佳作,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在背诵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常常采用同桌竞背、小组竞背等竞赛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必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表演寓趣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很需要一个施展的空间和舞台,文言义的教学同样可以多姿多彩。为此,笔者常常给学生创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机会。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像《卖炭翁》、《狼》、《木兰诗》等都被学生搬上了讲台,台上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观看得如醉如痴,谁还能说文言文教学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不毛之地呢?给点阳光,它就会长出碧绿的草,开出鲜艳的花,结山智慧的果。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那么饱满,他们不但认真地研读文本,还主动查找各种资料,丰富课本内容。没有了声声的催促,没有了不停的抱怨,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快快乐乐的学习。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调动学生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方式,如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发挥它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自主课堂,合作探究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文肓文教学也应突出这种转变。为此,结合文言文的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充分阅读,质疑答惑

文言文教学要“读”字当头,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因为如果没有对文本的解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多读,多形式多目的地读。笔者往往让学生读三遍:一读,自由默读;二读,大声朗读;三读,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译。这三遍读后,学生就发现的问题互相讨论,当堂提问,师生共同解决。这种方法虽然用时稍多,但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很有益处。有时还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教学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山市》一文中,学生通过探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窗扉皆洞开”,文下注释列“‘窗扉”解释为“窗户”,那么“扉”是否也可解释为“窗户”呢?许多教辅书对这个词没做明确的解释,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为一个义项:“门扇”,回忆《游园不值》中的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推敲出“柴扉”应为“柴门”。可是为什么课本只解释为“窗户”呢?学生纷纷讨论,一种观点认为“窗扉”是一个偏义复词,词的意义偏在“窗”上:一种观点坚持这是课本的疏漏。两种观点争执不下,请笔者裁决。笔者申述了自己的观点,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但笔者也表示这仅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有关资料来解决。笔者认为答案并不重要,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探究中闪现的思维火花,表现了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的精神。

2 自评互测,互相合作

放手让学生自评和互测,能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最佳状态。学完每篇文言文时。笔者常常把背诵、默写的权利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举出背诵和默写的优胜者,在全班展示。同学们都陶醉在热烈真诚的掌声中,眼神里闪烁着主动参与的自豪。同时这项活动突出了榜样的激励作用,别人行,我也不差,敢和榜样一比高低的主动竞争意识增强。背诵较慢或掌握较差的同学,也由同桌负责督促检查。并由小组长验收。这样既解放了老师,又给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不但积累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当然,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还需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愉悦、成长的快乐。

上一篇:精心设计活动 开发课程资源 下一篇:浅探文言文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