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时间:2022-09-17 06:00:35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普遍失分较多,许多学生对其产生恐惧,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除了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解题技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一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以供参考。

第一步,要整体看一下材料和问题,有几个材料,有几个设问。有时材料比较少,设问也不多,考生看完之后会使紧张的情绪顿时轻松下来,能更投入地去答题。然后,再有步骤地看完后面的问题,认真地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有哪些内容与我们学过的内容有关,来判断出题者要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

第二步,带上分析问题的初步结果再去读材料。那么应该如何去读材料呢?

(1)粗读了解大意,此读是为了解决两个任务:一是从材料的出处及大体内容上,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是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然后再细读材料。此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①在做表格题时,要先看有几个表格,然后再认真地关注图表的标题以及图表下方的出处及小字注释。从标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表格所要反映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设问去细读图表中的数据,比较数字变化得出规律,最后去整理答案。②对于图片材料,要先用眼睛扫一下图片,再看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下的文字说明,然后再将几幅图片联系在一起,由点到面,串成一条线,就可以知道这些图片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了。③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而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有时会大相径庭。因此,在阅读时,要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再结合问题及联系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就不难得出答案。④在做世界史的材料时,有些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对于长的句子我们可以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找定语、补语、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2)阅读材料时,除认真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的出处。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提供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另外,还应该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的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3)在读材料时要有心地去找一些与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带着问题去找,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如果设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材料中的观点、主张答完后,一定要从课本中再找答案。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联系课文内容,找到突破口。

第二,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每一道材料分析题所给的材料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多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找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会明确答题的思路。

第三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教材有关的内容去组织答案。在整理答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条理清晰,有层次。要抓住关键,理出要点。

②按问作答。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上。一题多问时,应对所答内容进行区分,先写出题目的中心语再进行答题。

③可根据分值判断答案有几个要点。一般说高考材料题的分值决定答题要点有几个,基本上是1分一个要点,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多浪费笔墨。

我以下面题目为例,以此来加深理解对材料解析题的做法。

[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解析:根据笔者以上所提到的方法分析。第(1)问,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基础知识作答,历史进步性根据材料一“能破朋党之私”“皆权在举之之人”“之限制”等句并结合察举、九品中政制之弊端作答。第(2)问,政治功能根据基础知识作答,思想功能根据材料“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概括作答,整体的统合功能根据材料“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概括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句概括作答,语言要简练。

在做材料解析题时,一定要立足于材料,联系课本中讲到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课本外的知识多思考,注意在材料给你的时间范围内搜索发生的大事,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从单个角度看问题。最后组织文字表述,文字务必要简要。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八义集中学)

上一篇:以目标为基点的自主学习的步骤 下一篇:优秀中层干部应该成为“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