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层干部应该成为“五手”

时间:2022-05-08 01:59:24

优秀中层干部应该成为“五手”

中层干部(以下简称中干)是学校的中层管理力量,是学校决策层之下的执行层,是确保学校决策落实到位并产生良好效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文化的坚定执行者。但中干夹在校长和教师中间,对上对下,个中滋味外人实难体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干,要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称赞,一定要努力成为非常优秀的“五手”。

一、管理的高手

中干是学校的一名管理者,具体管理着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管理职能是中干的首要职能,中干代表学校具体计划、安排、落实、检查、评价某一方面工作的成效和质量。因此,中干首先必须是管理的高手,这样的高手至少要具有五种能力。

一是优质超量的执行力。中干除了部门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有来自学校的临时工作。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安排给部门,通过部门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和每个班级。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经过相关部门这个通道后,已经过了中干和有关工作人员的领会、消化、吸收,具体落实的人员已经对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已经更加明晰了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最终走向何方,将通过哪些路径到达。当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按照中干所预设的路径到达每个教师及班级时,一路畅通,师生欢迎。再经师生的消化、理解并付诸行动,最后的成效大大超出学校决策者的预期。这就是中干强有力的执行力的表现,它的直接体现就是工作成果的优质超量。

二是情真意切的宣讲力。中干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中干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发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要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靠行政命令是可怕的,靠强硬的考评是可悲的。当师生在内心情感上不接受甚至无比反感的时候,他们会认真落实或自觉遵守吗?他们会倾情投入并追求更加优秀吗?因此,中干情真意切的宣讲就尤为关键了。中干在布置落实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工作任务时,要适当实时地做好宣讲,要让广大师生在思想上对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工作任务有新的认识,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教育的核心价值角度认同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工作任务,从而形成高度的自觉。这样的宣讲不故作姿态、拿腔拿调,不上情下达、冷酷无情,不亦步亦趋、僵硬死板,而是实事求是、情真意切,既考虑到学校层面的要求和目标,又考虑到广大师生的实际和条件,既顾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又顾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实际上,中干的工作布置和安排就是一种宣讲,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宣讲。

三是外圆内方的协调力。中干面对的是广大的师生员工,接受中干工作任务的是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各不相同的教师、学生和员工,要让每位教职工甚至每位学生都乐于接受来自中干的工作和任务,有时真的难于上青天。要是中干没有超强的协调力,没有应对生性各异的教职工的技巧,要想优质超量地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是不可能的。作为中干,在协调师生员工关系时,一定要具备外圆内方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直接面对广大师生员工,要和气、和蔼、友好、平易、大方、慈善,绝对不可强硬、命令、呵责、冷酷、凶恶、小气,要多站在师生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要顾及师生的具体情况,要有利于保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要多听取师生的利益诉求,要为师生的正当利益说话。即使有极少数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理解甚至表示反对,也不能与其针锋相对、大吵大闹,要待其冷静后反复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但这并不是说中干要圆滑世故,做好好先生,在外圆的时候,一定要内方。所谓“内方”,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棱角分明,要有辨非明是的标准,切不可一味迎合某些认识有偏差乃至心怀不轨之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坚定执著的信念,切不可忽左忽右随意改变正确的决定和举措。

四是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中干尽管多是履行执行者的职责,多是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的角色,多是上看校长脸色下观师生颜色的角色。但要真正做好这些角色,必须要有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中干在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时,必须要准确地做出以下判断:工作任务指向哪里、工作任务如何到达、预计有哪些困难、希望得到哪些支持、结果会有哪些类型、如何考核评价等。这样的判断力来自于中干的审时度势,来自于中干对校情、师情、生情的客观把握和分析,来自于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来自于对学校工作任务的信度和效度的评价和思考。没有这样的判断,没有这样的理性分析和梳理,没有对工作和任务的深思熟虑,在落实时是上传下达、机械照搬,何来管理的高效益。

五是推陈出新的创造力。作为负责学校某一方面具体工作的中干,每年每学期每个月都会重复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就像农民春种秋收一样。经年累月,循环往复,许多中干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就会每次重复以前的做法,就会经常依葫芦画瓢,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其结果多是完成任务而已。不可否认,学校确实有许多常规性的重复工作,似乎每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是,尽管每年的常规工作未变,而常规工作实施的时间、空间和主体是变化的,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既往的常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则,追求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是无止境的,谋求工作的低成本高效益是没有尽头的。因此,作为管理高手的中干,必须要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学习优秀学校可资借鉴的先进的办学文化;要开放自己的思维,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从工作的实效性和高效益去谋划自己的常规管理工作;要大胆开拓,勇于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要努力更新自己的评价思想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监督作用,确保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能力是打开工作新局面的不竭动力,是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的不竭源泉。

二、教学的能手

中干不仅是学校管理者,而且还是教师。不仅会管理,而且还应该会教学。不仅能够上会场,而且还要能进课堂。作为中干,要真正赢得教师的拥戴,还必须是教学的能手,能够上出高质量的课,能够就新课程的课堂说出个子丑寅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说话的底气来自于优异的教学质量,来自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绝对不是来自于权力,来自于职称,来自于官位。因此,中干真正要有威望,有说话的分量,一定要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这就是俗话说的“打铁还要自身硬”。假如一名中干教育教学质量平平,教学效果一般,你说的话还有谁信,你说话还有多大底气。这是其一。

中干应该努力成为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影响的是学生的心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于漪老师才说:“选择了教师你就选择了高尚。”而教师的高尚也要人的积极影响和干预,也要有自己心中理想教师标杆的召唤。作为中干,无论怎样,都比普通的教师多了一重身份,在多个方面都应该堪为一般教师的表率。如果一所学校的中干在许多方面还不如普通的教师,那是无法想象的。当然,这里的榜样更多的是从教学的角度说的。要求中干在教学上成为教师的榜样,无论是教育教学的观念、思想、理念,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法、评价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都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高效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的中干在教学上比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比教师的教学实践更科学高效,更能引领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堪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率,那就离优秀的中干不远了。教师在信你服你的时候,他就会非常乐意做你安排的工作任务。

中干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优秀的教学能手不仅是良师,还应该是益友。学生心中的良师不仅是课堂上讲得精彩的好师长,而且还是学习生活的好朋友。优秀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充满无限的期待;尊重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愿望,而不强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分数教育;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现实,肯定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差异,力求创造适合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作为一名中干,在这方面应比教师做得更好,应该有更多的学生喜欢,应该有更好的师德口碑。这实际上也是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高素质的中干不仅是良师,更应该是益友。

三、工作的熟手

中干所分管的多数是具体的工作,是需要逐个落实并收到实效的,是必须很多人动手去做才能有结果的。中干绝对不能像校长一样用“嘴”工作,更多的是用“手”工作。因此,中干必须成为自己分管工作的熟手,要能说能做,成为教师的导师。熟手的标志有四个。

一是“精通”。精通自己管理的业务,熟悉部门工作的标准,掌握一项工作所有的流程和内容,明白完成工作的途径、方法,能预测工作任务在落实中的问题和困难,有解决问题的预案。

二是“会做”。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自己操作所安排的工作,并按工作流程圆满完成。这似乎有些过分,对中干要求过高。但试想,假如中干对自己安排的工作不熟悉,只能说不能做,也像校长一样用“嘴”工作,下面的教师员工会听从吗?对自己所安排的工作,一问三不知,你怎么去指导?你又怎么去评价?这有些像运动场上的教练,如果仅凭嘴说些叽哩呱啦的什么技巧方法之类的话而不示范,运动员会服你吗?假如中干对自己布置的工作都能做,并且还做得比其他人好,还能解决工作中的梗阻,教职员工有怎样的行动就不言而喻了。

三是“有序”。布置安排工作任务科学高效。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涉及众多人员的工作,一定有精心的设计,有完整的流程,有环环相扣的工序衔接,有一个相互呼应的时间链。这样才能保证众多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瞻前顾后,不出现窝工、断链的现象,保证整个工作流程高效运转。这样的“有序”安排仍旧是建立在对工作非常熟悉的基础上。

四是“圆满”。工作任务的结果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是中干的职责所在,也是确保全校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师管理、后勤保障、安全卫生等工作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校这台机器的高速运行,只有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保质保量,才有全校整体工作的保质保量。部门工作能圆满完成,与部门领导密不可分,与部门领导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密不可分。

四、校长的帮手

中干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工作的,所有的工作都是校长的安排和布置。因此,对上而言,中干要为校长负责。换言之,中干实际上就是校长的得力助手。

其一,理解校长的办学思想有深度。优秀的校长,特别是教育家型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都在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建设自己的办学文化。学校诸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诸多的教育教学举措,诸多的软硬教学环境都是校长办学思想的转化,或者都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学校每一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都是校长在具体化自己的办学思想。故而,中干在往下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办学思想的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定研究学校工作所包含的办学文化价值,一定要领会工作任务现象后的价值取向。有了这样的认识,作为部门领导的中干就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地做工作,而是力求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把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找到教育教学的真谛。作为中干,对“深度”的理解,主要体现在落实工作的前瞻性、开创性、持久性、科学性上,体现在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上去努力落实各项工作。

其二,落实规章制度有高度。作为办学文化内容之一的规章制度是靠学校的中干具体执行的,规章制度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干对规章制度的认识,认识肤浅必然导致工作的敷衍,认识深刻必然导致工作任务完成圆满。优秀的中干必须从学校发展大局,从教育终极目标追求的视域来思考学校规章制度出台的背景、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来筹划落实规章制度的具体方案,以追求规章制度的长远效应。因此,此之谓“高度”,其实就是思想认识的高度、行动及目标的高度。主要是就学校有的部门经常应付性地做工作而言的。

其三,执行校长的指示有温度。中干的许多工作都是来自于校长的指示,似乎都是奉上面的旨意行事。故而有的中干有意无意变成了校长指示的传声筒,把校长的话当圣旨一样原封不动地传达给广大师生员工。这样不经终极消化的传达很容易引起广大师生的反感,很容易让师生产生抵触或变相抵制。为什么呢?因为校长的话是对全局而言的,是就整体工作而说的,是考虑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的。但是,广大教职工的个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极少数教师非常特殊的情况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中干在执行校长的指示时不分清楚具体情况,不考虑到极少数教职工或学生的特殊情况,一刀切下去,必然会产生很多预想不到的矛盾,甚至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中干在落实校长的指示时,一定要有温度,要体现制度的柔性,要赋予冷冰冰的制度以温情,做到刚柔相济、宽严相兼。

五、教师的扶手

中干既是管理干部,又是普通教师。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师之中,既是教师的领导,又是教师的同事。教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中干最清楚,教师想说的想做的绝对不会像在校长面前还有所保留,他们期盼中干是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艰辛道路上的扶手,在关键时候能帮扶一把。因此,这就要求中干一定要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真心实意对老师。对于工作艰苦生活也艰辛的教师,中干要体贴,对于教师们的心声和诉求要诚心听取,对于教师们无法排解的痛苦和无法解决的困难要积极向学校反映,对教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要真诚指出。一句话,要真诚坦荡、光明磊落、以诚相待。绝对不可在教师面前摆架子、打官腔,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绝对不可在教师面前玩诡计、耍花样,让教师跪拜在权术之下;绝对不可在教师面前故意推诿、有意掩盖,把责任全部推给他人。只要真正做到了以心交心,教师是能够体谅并支持的。

其二,实话实说为老师。面对与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的老师,面对思想、性格、秉性、脾气千差万别的老师,面对价值多元化社会各种诉求的老师,作为中干,一定要有实话实说的勇气,有是非分明的观点,有帮助他人的热诚。对教师群体中正确的做法、科学的思想要鼓励表扬,对消极的思想、落后的行为要巧妙地指出,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言行要毫不犹豫地提出。这样的实话实说也许老师不容易接受,也许要产生抵触,甚至会出现顶撞。但这一定是暂时现象,是老师头脑一时难以转弯的表现,一旦老师领悟了,他就会抱感激的态度。只要中干真的是为教师好,是从更长远的角度为了教师的发展,中干的实话实说是会受到老师欢迎的。

其三,仗义执言助老师。作为学校的中干,在学校层面上分配工作、布置任务、考核评价、评优晋级的时候,特别是在发现学校某项决策有重大偏差,会对某一类或某一群老师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时候,要敢于仗义执言,要在校长面前据理力争。而不是唯校长的话是从,把校长的话当圣旨,而不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有的校长家长制作风严重,形成了说一不二的霸气管理,这就更需要中干的不畏权势大胆直言。有的教师几乎是只会教书的呆子,对有些不公平多是隐忍。也有的教师是申诉无门消极抵抗,奈何不了校长,但可以消极怠工。对这两种教师,中干更要细心关注,更要锲而不舍地反复向校长争取。不关心教职工疾苦的中干一定不是一位好领导。

中干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持久发展的骨干力量。但中干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做一名优秀的中干很不容易。但只要中干在这“五手”上下大功夫,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

上一篇: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活”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