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思政教育心理学运用

时间:2022-09-16 11:18:53

高校管理思政教育心理学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将上述两学科成果进行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分支学科,又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学科领域。随着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各相关成果结合得更加紧密,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和心理规律的探讨更加深入,产生了一批良好成果,从而使该学科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支撑成为可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要通过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要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将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传递给教育对象,转化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和相应的行为习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对管理工作的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如学生管理工作应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怎样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哪些心理功能和心理学原则;怎样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怎样消除和预防逆反心理;怎样进行有效的激励等等。因此,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成果,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审视高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德育工作。心理学理论表明:受教育者每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其诸要素(知、情、意、行)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是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哲学史、心理学史和教育学史告诉我们:德育过程的基本问题就是政治道德知识如何转换为相应的行为习惯问题。我们辨别大学生是否具有某种道德品质,不是以它是否掌握道德知识为标准的,应以它的行为为标准。另外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自身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对受教育者是否愿意取得某种道德品质有重要的定向作用。因此,认知是基础,情感、意志是动力,行为则是道德素质的外部表现,四者相辅相成。只有促使上述三个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并体现在行为上,高校德育工作目标才能彻底实现。

2、加强积极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被借鉴,首先表现为的一种思想、理念、一种技术和行动。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应树立积极心理学新观念,构建符合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首先要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现代育人新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教育者应转变理念,努力使学生不断发现自身长处和优点,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其次,广泛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与抗挫能力,健全心理素质。再次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鉴别、自我启发、自我提高。最后是以素质拓展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大学生的活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从个性心理角度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个性心理倾向是决定人的态度的选择性的诱因系统,是个性的主要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等。需要是人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正确了解大学生在不同学业阶段的不同需要及特点,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动机,激发着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动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人们产生高尚、正确的动机,抑制消极、不良的动机。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人们积极的探索,对不良动机及由此导致的结果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惩罚。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培养和激发人们良好的兴趣,是陶冶高尚情操、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的要求变为人们内在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防止产生低俗的兴趣。

上一篇: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企业思政工作 下一篇:书记在品牌推荐工作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