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英语听说课程改革探析

时间:2022-09-16 08:17:08

英语专业英语听说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随着输入输出理论和互动假说理论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院校将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合并开展形成了新的英语听说课程。该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必修课旨在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开展听说训练的双重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对该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指出了教改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听说;教学;考核;改革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英语使用范围和频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其中英语听说交流能力在国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也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将英语听力和口语课划为基础必修课,为英语专业学生开展持续四个学期的课程。然而,“虽然英语听说课程的课堂语言难度较小,但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率却不及其他课程,甚至可以说是专业英语教学中较差的。”(江峰,p. 74)

近年来,随着输入输出理论和互动假说理论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院校将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合并开展形成新的英语听说课程。我校自2013年起为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开设四个学期的英语听说课程作为学科必修课,每周2课时,学期总课时为34课时,主要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以英语听力口语技能训练、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和思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运用原汁原味、体裁丰富的视听材料,创设真实性语言使用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英语听说练习,旨在打牢英语听说基础,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意识、学术能力、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参与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体验,笔者对英语听说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二、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改革

(一)听说训练的权衡

英语听说课程兼英语听力理解技巧训练和英语口语技能训练双重任务,怎样将听说训练在一堂课上协调平衡好是关键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授课体验,在笔者看来,可将课程重点的百分之六十放在听力训练上,百分之四十放在口语训练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语音教室的专业环境对听力训练更为有利;二是虽然学生对课堂中口语训练的诉求很高,但与口语练习相比,学生在听力理解环节上普遍反映难度较大,需要集中训练讲解;三是口语活动一旦组织不好,宝贵的课堂时间极易流失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将口语活动与听力训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听力训练之前、之后加入理解性或讨论性问题作答、小组活动等环节,在输入的基础上有效进行输出训练。

(二)听力策略和技巧的训练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领学生进行大量听力练习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和技巧的指导,锻炼学生各种类型材料(例如讲座、长短对话、纪录片视频、新闻报道等)听取文章大意、听取具体信息、抓住说话者意图、笔记记录法、通过语调推测说话者情感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参与性,可适当采取精听长句、辨音、听写或复述的授课方法,实现听、说、写的有机结合。

(三)“任务型”教学

张薇(2005)在研究中指出为了保证听说活动的顺利展开,在课堂上可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口语“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语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课堂“任务”需最大程度地保证真实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如争论、谈判等)须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任务,体现日常交流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纯粹为了操作语言而进行的无真实意义的任务,例如在创业一章中让学生进行商业广告的视频拍摄,最后证明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任务”须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达到真正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另外,“任务”要求需交代清楚,教师可提前进行任务的展示或演练,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语音和摹仿

通过对学习者的观察,学生在完善语音语调方面诉求极高,且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在每单元的听力材料中选取一篇适合模仿材料供学生课下反复摹仿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以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指导,尤其注意讲解连续语流中的重音、弱化、连读、语调现象,讲解摹仿的训练方法,这一点在杨惠中(2008)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五)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面面俱到,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课下的努力才能取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变得极为重要。在布置精听作业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听力材料(例如英语小故事、英文歌曲、英语电影、演讲或新闻等)进行泛听并作记录,把听英语当作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保持下来,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要注意加强课下自主学习的监控,并将其作为期末考核的衡量标准之一。

三、英语听说课程考核改革

伴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考虑到该课程重视教师在课堂对学生听力和口语练习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积极认真的自主训练,本课程采用了平时考评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半比例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小测、课堂活动参与组成。期末考试成绩由听力和口语两部分成绩组成。其中听力占60%,口语占40%。听力题型分为单选、填空、判断对错、听写四个部分,内容包括讲座、长对话、短文,主要考查学生听取文章大意、听取具体信息、理解说话者意图和笔记记录的能力;口语题型分为单词拼读、语篇朗诵、听说问答(听完材料后即时总结文章大意并回答相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语音语调、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笔者看来,听说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例如还可采取小组就所听的某一材料进行各自意见的阐述等方式,达到听说考查的有机结合。

四、课程改革尚未解决的难题

虽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思考,但始终有些难题在授课中难以解决,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分析。

(一) 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欠缺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环节中遇到困难与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欠缺有直接关系。例如,学生在发音、单词量、语法和学习策略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直接导致了听说活动受挫。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予以关注,怎样在听说活动之前弥补这些知识的不足、如何有效进行讲解或讨论,是英语听说课能否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 思辨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听说除了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以外,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但相对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在完成繁重听说活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关注也是该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例如,可以在课上多提开放性问题(例如“if you were…what would you do?”)激发学生的思考,课下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搜集信息形成思考的习惯。

五、结论

英语听说课程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根本,在指导学生提高英语听说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和合作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通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学生大致了解了英语听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增强了口语表达的信心,提高了信息搜集、逻辑思维、语言组织的能力。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不断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善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江峰. 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08. (20): 74-76.

[3] 杨惠中. 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 外语界, 2008. (1): 7-10.

[4] 张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策略探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3): 143-145.

上一篇:工厂接地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火调工作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