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控制战

时间:2022-09-16 08:09:01

中国产业控制战

据悉,商务部联合国务院法制办和发改委已于全国“两会”前将《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方案》上报到了国务院,应该会在年内出台。

3月2日,水井坊(600779)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四川全兴集团通过书面告知,国际洋酒巨头帝亚吉欧已与全兴集团合资伙伴成都盈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帝亚吉欧同意受让盈盛所持全兴集团4%的股权。此次股权转让如能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帝亚吉欧持有全兴集团股权将达53%,从而实现对全兴集团的直接控股和对水井坊的间接控股。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名优白酒生产需由中方控股。方正证券分析师陈光尧认为,这是能够解释帝亚吉欧不直接在A股市场增持,而选择收购产业链更长的全兴集团股权的唯一方法。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外资控制某些领域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甚至引起了对外资控制产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忧虑。

外资对工业控制率已达1/3

去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学产业安全研究中心《2009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称,近10年来,外资对中国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市场控制程度稳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三分之一,超过一般行业市场控制度的警戒线。其中,近10年来,轻工业产业外资控制率已经超过37%。

这份报告并非耸人听闻,早先就有调查显示:中国净出口的55%是外资,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资,轮胎80%是外资,汽车零部件75%是外资,汽车销量的80%是外资,平板电视65%是外资(电视行业利润主要在平板),啤酒行业只有两家企业没有外资,其他全部合资或为外资控股,食用油85%是外资,中高档的胶印机80%是外资。

北京交通大学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外资企业已多达60多万家,世界500强几乎悉数来华。外资主要通过市场控制、股权控制、品牌控制、技术控制等途径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产生影响。在工业领域,外资对中国采矿业、电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市场控制度较低,而控制度最高的是制造业。近10年,外资对制造业市场控制度基本在30%以上,2005年至2007年达到35%以上。尽管2008年这一数字有所下降,但仍高于30%。

以汽车产业为例,外资企业市场控制率1998年以来稳定在30%左右,股权控制率2006年已升至43.62%。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配件领域,外资企业股权控制度都在上升,尤其发动机领域,外资股权控制度2006年高达78.26%,将对中国汽车工业安全造成一定危害。

钢铁行业,外资市场控制度2008年为12.9%;石化产业外资市场控制度18.8%;激烈竞争的纺织产业领域,外资市场控制率超过28%,其中服装、鞋帽制造领域,外资市场控制度在45%至50%之间;轻工业产业外资控制率近10年也超过了37%。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度2004年以后均在80%以上,外资在该领域发明专利控制度平均达到36%。另外,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决定性因素,高技术产业总体外资控制度近几年已经达到近70%的水平。

此前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外资控制中国金融路线图

学者张一君、辛平研究发现,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元。2008年,四家上市大型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年报显示,当年四家大型上市银行合计共实现利润2953.7亿元,平均增速达到30.5%。其中,建行实现净利润926.42亿元,增长33.99%;中行635.39亿元,同比增长13%;交行实现净利润284.23亿元,同比增长38.56%;工行实现净利润1107.66亿元,同比增长36.3%。

然而,真正分享四大银行高额利润的却不是境内的投资者,甚至不是四大银行本身。以建行为例,美国银行2005年8月和10月共以30亿美元购入建行8.19%股权,2008年再从汇金公司手中增持60亿股建行股份,目前持有建行10.8%股权。也就是说,建行10%以上的利润分成被美国银行抽走。

更严重的是,国有银行们当初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定价极低。依然拿建行举例,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元购进了建行9%:和11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港元。接下来引进外资投资者的中行、工行也没避免人股价格过低的命运。

不但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利益分成,在自身危机的情况下,外资投资者还可以随时通过低买高卖套现,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把中国银行业变成其名副其实的提款机。2009年年初,中国银行证实,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将所持有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权全部抛售。禁售期满不足半月,中行已连续遭到三家外资大股东的减持。加上同时期遭美国银行减持的建行,国有上市银行似乎正面临一股不小的外资战略伙伴抛售潮。

余云辉等学者在《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一文中发出警告,将外资可以在中国本土“攻城略地”的基本路线图分为八步:第一步,小比例参股,进入董事会,了解被投资企业情况,同时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趋势和市场状况;第二步,通过增资或收购等途径把持股比例提高到离控股国内金融企业仅有一步之遥的某个临界点(或直接控股);第三步,通过外资所在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借助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外资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金融企业股权)升值;第四步,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国内需求因财富外流却难以提高,最后导致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恶化;第五步,在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逐步走向恶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外资机构通过政府组织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第六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权不仅分红丰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外资再通过金融企业上市减持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外汇撤离中国;第七步,当这种撤离行动变成一种一致行动时,人民币不得不大幅贬值,国内金融危机爆发;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之际,境外机构再将外汇回流兑换成人民币,并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达到控股目的,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

民生领域外资垄断的悲剧

除工业和金融领域之外,外资还将市场控

制之手伸向了民生领域。据了解,高盛亚洲投资早在2005年就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后乘胜出击,于2006年以20.1亿元的天价控股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东方摩尔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在长时间的接触后以巨额资金签下了河南雏鹰集团。2008年德意志银行又出资6000万美元换取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

尽管如今外资养猪的规模还很小,加起来约100万头,在国内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的庞大数字里微不足道,但为何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呢?主要在于其声称的养猪利润惊人,其对生猪养殖产业链条的渗透速度也是惊人的。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皓仪说,短期内外资养猪对中国没有威胁,但如果不加以控制,10年、20年之后可能就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

2004年,跨国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它们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企业,国内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集团也曾传出有外资试图参股的消息。

“大豆定价权失去的悲剧确实源自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豆流通和加工领域的控制,但悲剧的关键不是外资的进入,而是外资的垄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尹晨表示。

有媒体报道,在中国现有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据统计,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外资企业却从9%快速提高到了48%。

然而,近日全国政协官方媒体所作的一份调查报告却认为,“外资垄断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说法不成立。这份报告引用了国家发改委的一组权威数据:2007年中国大豆压榨产能7699,5万吨,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

对于“97家企业中64家有外资背景”的说法,该报告引用一位政府人士称,“有外资背景不等于被外资控制。国家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通过贸易、技术、资金等方式进行合作。”

将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个“必须”是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战略的基本要求。它们对一般国企拼命压价,对好企业不惜高价收购。

李德水说,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甚至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中国企业特别是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那样,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跨国公司只会将商品生产中最没有附加利润的部分,比如组装环节,最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最易造成污染环境的环节放在中国。而公司利润和新创造财富的绝大部分将会被跨国公司所拿走。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中国就只能充当打工者的角色。

然而,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近日表示,通过对近年备受争议的22个外资并购案例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个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也没有一个在其所在的行业形成了垄断。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今年将继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也指出要“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据悉,商务部联合国务院法制办和发改委已经于全国“两会”前将《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方案》上报到了国务院,应该会在年内出台。“方案是在‘两会’之前提交的,总理的报告,更加确定了这一机制今年推出的可能性。”消息灵通人士称。

在此机制下,将会出现一个类似于“部际联席会议”的机构。这位消息人士透露,这个“部际联席会议”将把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农业部、国资委、银监会、国家工商总局以及税务总局等多个部委和一些重要的行业协会纳入其中,而负责协调的很可能是副总理级别的。

他说:“2008年商务部成立了反垄断调查局,但主要负责的是经营者集中的审查,这个审查实际上是不涉及太多产业安全或者国家安全的内容,这部分工作会由这个更高级的机制来总负责。”这个“更高级的机制”就是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这个审查与反垄断的调查是互相独立的。”上述消息人士分析称,他认为,商务部对外资并购的审查主要是集中在并购行为对竞争的影响层面,而非国家或者产业安全。

上一篇:海南地产为谁疯狂 下一篇:中国迎来LED产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