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老子与墨子的民本思想

时间:2022-09-16 04:43:25

比较老子与墨子的民本思想

【摘 要】老子和墨子的民本思想都是体现社会底层民众的诉求,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老子主张“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和致虚守静。而墨子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民本精神。

【关键词】老子;墨子;民本思想

老子和墨子都继承了自商周以来的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都是体现社会底层民众的诉求,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老子拥有大智若愚的智慧,主张统治者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以达到无为的有为,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而墨子则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要求社会思想要统一,带有专制主义的色彩。

一、民本思想内涵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天地万物均由道所生,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期间既无意志也无目的。道在生养万物之后,也不给万物以任何干涉,而是让万物依其本性自由发展。老子用道来替代天命、鬼神的权威,促进了春秋晚期人文精神的觉醒。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类应当效法道的不假人为、自然而然的本质特征,依道而行的行为才是正当的。法自然主要要做到“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和致虚守静。“自然”是自然而然,按照事物的本性来发展,而“无为”是不妄为,不诉诸人为的力量来强求。“自然无为”强调人在生活中要按照自己的本性来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得到自由的最好的发展。政治上,圣人或君主要按照“自然无为”治国,一切因顺自然,对社会事物不加任何干涉,不需要任何的复杂的人为制度和规范,国家也能治理的很好。统治者要谦虚礼让以得天下。柔弱胜刚强,柔弱不争,谦下守雌,最终会由下变上,由后成先。虚的表现是静。老子认为,虚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如果统治者守虚好静,就会无为无欲,就不会生出许多繁文缛节去约束干扰百姓的生活,这样老百姓就能按照其本性自由自在地生活,社会也随之安定。

代表小生产者阶层利益的墨子的伦理思想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兴天下之利。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伦理精神。其“民本”精神体现为:兼爱、尚贤和天志。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别的普遍互爱,爱别人也要像爱自己一样,是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使得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兼爱的目的是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构建一个没有矛盾的爱利万民,爱利百姓的平等社会。“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墨子的“兼爱”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追求人格平等的朴素伦理道德观,具有质朴的人民性的品格。墨子说“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利也。”若此,则天下治。如果不充分重视民众的利益和意愿,失民惠、损民意,则会招致失天利、乱天下的结果。

二、实现途径

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以达到无为而有为,所以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物滋起;法令滋生,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执政者要做到与民为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 宣讲:上善若水。 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 能, 动善时。”告诫统治者要有水的品德, 利于民而不争, 讲仁德, 讲诚信, 讲善政, 任贤使能, 使民有时, 与民为善。主张统治者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要有慈爱怀民, 节俭持国, 保有谦让而不为天下先的品德,避免骄奢淫逸。百姓也要仁慈孝敬, 勤俭持家,不好争、好勇、好斗。对于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老子提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安民、养民的设想,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 损 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希望“天道”呵护百姓的生存权利。

墨子为了实现交相利、兼相爱的理想,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葬、非乐等主张。非攻是兼爱的具体化,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运用,呼吁要停止互相攻伐。尚贤和尚同是墨子的治国理念,尚贤是要不按照出身高低贵贱、门第来任用贤才。 “尚贤”包含着惠及苍生百姓的正义性美德,把是否惠及天下之利和万民之利视为“贤”与“不肖”的尺度,其目的是为了安民、惠民,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尚贤”的思想实质是以民众利益为归宿。在爱民的同时能“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地善民、用民,体现了对广大民众政治意愿的关切。为此墨子强调非命的思想,认为人的行动可以让天意有所变动,决定人最终命运是人本身,人们只要努力从善、积极行动,最终就能获得上天眷顾,从而获得富足、安宁和幸福。他的“天志”思想在价值观上就有了为民申道,利庶民兴天下,弘扬民愿与公平合理的道德正义。

所以墨子曰“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辞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爱民、惠民,安民,珍惜民力,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慈爱怀民, 节俭持国,为民申道,呵护百姓的生存权利,这些都是老子和墨子的民本思想的内涵所在。以人为本,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老子和墨子民本思想的价值诉求。

上一篇:电影《小孩不笨2》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分析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