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师生间课堂交流的探究

时间:2022-09-16 03:42:15

对初中语文师生间课堂交流的探究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在家庭之外另一意义上的父母,应该兼具严父的严格和慈母的和蔼,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这里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下,初中语文师生间的课堂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09-01

教师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引领者,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以规范的语言、贴切的表达以及对课文情境的生动再现,来为学生开启通往语文世界的大门。同时,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授课的单调,尽量消除学生的枯燥感,多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如果将课堂比喻为教学的主阵地的话,那么,语文是这块阵地上以笔为枪的一抹亮丽风景,教师则是阵地上运筹帷幄的统帅。这就要求将领具备统观全局、凝聚人心、共创佳绩的能力。应用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则需要教师用多样化的交流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带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间提升学生写作、表达等基本语文素养,进一步增强语文综合能力。要做到这些,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语文教育中这一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感情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优美的语言表达如一缕春风,染绿一池芳草;似一泓清泉,滋润一弯心田。反之则不然。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生动的人文学科,她不像物理化学,以繁杂的公式为骨架,以精确的计算为血肉。语文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表达,对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一学科的乐趣,实现这些得益于教师课堂语言辞藻的优美和词汇的丰富。没有学生愿意听言语嗦,听之索然无味的教师讲课。语言的生动优美则取决于用词的准确、贴切,只有精炼简洁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对所讲内容意兴浓厚,听之如沐春风,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用语的规范和准确,不断提升每堂课的语言表达质量。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耳濡目染,语文写作、阅读、语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一个大的提升,真正摆脱教条主义和模式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发散学生思维,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如若身处的是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我相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提得起精神去投入这个课堂。相反,假如面对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没有教师会拒绝将自己平生所学,对学生倾情相授,也没有学生会对这堂课的学习产生反感。多角度、多方面发散学生思维,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在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帮助学生时时保持和学会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整体的教学和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在生活中作为一个中学生中应有的良好品德,始终坚信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坦然面对,胜不骄,败不馁。如果通过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学到这些,我想,这也应该是作为一名教师最高的荣誉。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情绪的好或坏、消极或积极、沮丧或高昂会直接感染到学生甚至整个班级。授课前,教师应当调整好自己,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学生,避免将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这是保证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授课尽量多方面引导学生,带动学生思考,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相信具备这些的一定是一个能让思维开花、让理想结果的课堂。

3.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避免教学的枯燥、单调

俗话说:浓缩的才是精华。教材便是这种经过"浓缩"之后的"精华"。正因如此,教材只能保证一定程度上的具体而微。但是就语文这样一门注重积累和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而言,中学语文教材的容量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意味着教师有必要在目前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为学生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将这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注入课堂。延伸的内容也不必完全"循规蹈矩",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充分说明了语文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不断升温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分数导致最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为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密切性,在高喊素质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今天,作为根源文化的语文必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教师在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时,大可以将延伸方向定位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如何做人胜于教学生如何做题,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样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学根基。同时,教学内容的丰富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单调和实用知识的缺乏,避免了学生因为知识的单调而必然会产生的枯燥感,真正能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深入了解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感情,提升亲和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固定处所除了家里恐怕就是学校了。这也意味着学生和教师相处的时间仅次于家人,甚至在有些家庭中这个比例还远远超过家人。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另一意义上的父母,应该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和关心,而不应该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初中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既处于整个人生中的叛逆时期,心智、体质各方面还未发育成熟;又处于向青年过渡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趋于稳定。这一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家人的引导不能达到或完全达到目的时,就需要教师作出努力,弥补不足。当教师难,当一名真正对学生负责,在学生成长路上默默为其保驾护航的好教师更难。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不断的付出和不变的耐心。一定程度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基础,也使课堂上教师取得学生信任和支持,从而进行课堂上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交流的坚实基础,有着高度亲和力的教师也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精彩的课堂。

有课堂的地方就需要有师生的交流,再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懂得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话,那么,这样的课堂只是闻一多笔下的那一汪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而好的交流互动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它得益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敢于探索,勇于尝试,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定能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润“物”细有声 下一篇:初中英语活动课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