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题答题指导(下篇)

时间:2022-09-16 11:42:45

中考名著阅读题答题指导(下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大面积实施和“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名著阅读也日益为老师和同学们所重视。这可以从2006年很多省市的中考命题都设置了名著阅读考查题这一点得到证实。根据名著阅读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预计2007年的中考会有更多地区在名著阅读考查上下工夫。下面,从取材范围、题目类型和考查的知识点三方面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取材范围。从2006年各地名著阅读命题的取材情况看,几乎没有超出“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指明的读物,即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作品《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散文作品《朝花夕拾》,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此外,也有个别地区选取了泰戈尔的《园丁集》和《新月集》为命题材料。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所选的命题材料是《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中外长篇名著。由此看来,“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指明的几部长篇文学名著,仍将是2007年名著阅读题取材的主要对象和考查的重点内容。

题目类型。2006年的名著阅读题的题型只有主观、客观、主客观兼备三种。具体说来,主观题型包括简述、简析、概述、扩写、选词写话等形式;客观题型包括选择填空、选择填表和单项选择;主客观兼备题型中包含着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是前面两者的综合。这三种题型中,以主观题型和主客观兼备题型采用得最多,而客观题型中的单项选择,仅有一两个地区采用,多数地区采用的是选择填空、选择填表的形式。这是因为,主观题型能给考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能够充分展示出考生的智慧和才华,而主客观兼备题型则更具综合功能。所以,主观题型和主客观兼备题型,仍将是2007年名著考查的主要题型,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考查的知识点。文学名著内容繁复,知识丰富而多样,究竟考查名著哪些方面的知识呢?从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可以看出,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评点故事情节,简析人物与情节的关联,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整体感悟评价作品,品评作品精彩片段或语言特色,中外文学名著常识的识记。概括起来看,上述八个考查的知识点,大多属于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方面的内容。从这些方面设题,无疑是抓住了名著阅读的重点,因为,要理解一部名著,特别是小说,就必须从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等方面着手。鉴于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2007年名著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仍会注重于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特色等,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文学名著常识也会成为考点。

“新课标”在谈到文学作品的阅读评价时指出:“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这就是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纲领”,深入理解了它,把握了它的精神实质,我们就能预测到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方向、范围和目标。

那么,对于中考名著阅读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复习迎考策略,才能稳操胜券呢?一般来讲,应抓住以下三点。

抓紧阅读重点名著。这里的所谓“重点名著”,是指“新课标”建议阅读的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如《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几部名著,每年被各地选作命题材料的频率最高,因此应把它们作为重点来阅读,最好读原著。阅读时,要抓住作品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故事情节作些分析,作品的精彩之处最好记笔记并写出点评,还要从总体上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倾向和写作特点。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不妨读读名著缩写本、名著题解之类的书刊。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了解这些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和常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多方积累名著常识。名著阅读题知识面宽、综合性强,解答这类题需要很深厚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积累,除了可以从阅读这条主要途径获得外,还可以从其他一些有效途径获得,其中,看电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由一些专家学者讲析中外文学、历史的常设栏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古典名著和《史记》等,在这个栏目中均有涉及。此外,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名著,早已被搬上荧屏,看看这些电视剧,也定会有所收获。此外,课上老师会讲到一些名著,平时生活中,周围人有时也会谈到名著,做个有心的听者,同样可以增加对名著的了解。通过多途径撷取,多方面搜集,你的名著知识积累就一定会丰厚起来。

强化名著阅读训练。有了名著知识积累,还必须加强训练,才能提高答题能力。训练可以分项进行:识记重要文学常识,如,某部作品的作者,其国籍或时代、生平事迹或创作流派等;识记作品中的人物,如,“星期五”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个人物名;识记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等;识记作家的某类作品,如,看到高尔基的名著《童年》,就要记住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一部,说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就要记住此书包含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传记。至于训练的方法,更是灵活得很,完全可以在同学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与同学共同回顾有关名著的一些问题,相互问答。此外,还可以从书籍报刊上找一些相关的题目做一做,以加深记忆和理解,熟悉考试题型。同学们自行命题,检验自己阅读名著的情况,也是一种好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只要明确了名著阅读题考查的目标和范围,在复习迎考中突出了重点,丰富了积累,加强了专项训练,提高了答题能力,就一定能在中考中对这类题应付自如!

上一篇: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错解剖析 下一篇:酸、碱、盐推断题的三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