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常规教学

时间:2022-09-16 06:06:38

数学常规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所有学科的“地基”,他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很重要。所以数学教学很重要,它影响着普通学子的一生学习。数学教师应该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以下是本人在多年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基础

有同学说数学就是运算、公式,不需要课前阅读。这是严重错误的。数学也需要阅读,学生在上新课前应该先阅读要学习的新知识,然后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

二、自主学习,提高听课效率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懒散是很多学生的特性。而要想高人一筹就要学会努力,要比其他人多流些汗水。所以作为教师想要自己的学生强大,就要让他在感情上接受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学习。

1.教师要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然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2.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在学生自由的学习方法下,教师要做的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

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四、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最早的教学其实是问答式教学,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了解的东西,开始提问,由学生自己做答。然后根据已知的东西由老师过渡到未知的理论。这样不仅能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理解新学的知识。

(一)有效提问的方法

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每个人的智慧潜能是需要激发的,人生来不是天才。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二)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善于倾听

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自顾自的提出琐碎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无关紧要,因为没有倾听者,学生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积极。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提问不止是教师问,学生答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课前预习的问题,习题中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等。

五、巧练题,跳出题海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

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后,教师应该找有代表性的习题,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划分不同的等级,按照等级找出适合他们的习题,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六、做个对学生有用的有效教师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提问方式转变。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

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有效教学设计。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

作为众多数学教师中的我,会不断学习,向他人学习,也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习。不断奋斗、不断创新。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易错点纠正分析 下一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