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D一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时间:2022-09-15 11:44:13

【摘要】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AECOPD118例和COPD稳定期100例的住院患者资料,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病例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D一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探讨D一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AECOPD118例和COPD稳定期100例的住院患者资料及健康体检者40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加重期组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增高(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D二聚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发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为8.2%[1]。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由于反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感染、酸中毒等因素,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

本文对11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AECOPD118例和COPD稳定期100例的住院患者资料,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病例排除:测试前2周服用过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及血液病的病例。对照组4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AECOPD患者118例,年龄(65士15)岁,男89例,女29例;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年龄(63±14)岁,男76例,女24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年龄(57±12)岁,男21例,女19例。

1.2 方法 D二聚体测定:所有检测对象均于早晨空腹抽静脉血2mL,枸橼酸钠抗凝剂9:1比例抗凝,3000r/rain,分离血浆后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各检测一次。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士s表示。

2 结果

急性加重期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期D-D含量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COPD患者肺部基本病理表现是肺气肿与小气道炎症,不仅肺泡受到破坏,而肺泡间隔组织中微血管、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也受到损害。COPD患者加重期多有感染引发,血液存在高粘滞、高凝固状态,甚至存在血栓前或血栓状态,主要原因[3]:(1)长期慢性缺氧,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同时红细胞膜的能量代谢发生紊乱,顺应性下降,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血粘度增高。(2)长期组织缺氧促使白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IFN-a、IL-6等参与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损害[3],刺激血小板粘附和聚集。(3)COPD患者加重期AF―III活性显著降低,血液抗凝功能减退。

本实验选择D二聚体作为检测指标。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纤维蛋白单体(FM),FM经因子ⅩⅢ及钙离子作用下,形成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形成PY/DXD、YXD/DXY、DD/E、DY/DX以及DD。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中,只有D-二聚体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D-二聚体定性或定量检测可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其含量增高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的发生,有助于血栓形成疾病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的早期诊断[4],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标志之一[5、6、7]。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存在可导致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或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8] 。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118例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显示:1. COPD加重期组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增高(P

我们认为:1、AECOPD患者存在高粘、高凝等血栓前状态的某一种或多种异常变化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明显,可将D一二聚体含量作为AECOPD患者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10]之一。2、COPD急性加重期阶段存在的血栓前状态,通过对COPD患者常规检测并评估D-二聚体的水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抗凝、保护内皮细胞、改善血液循环等,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及对疾病的预后是否有益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4):8.

[2]方宗君。蔡映云.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70.

[3]李立宇,王辰,庞宝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81.

[4]谢敏,王曾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栓前状态[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9):616-618.

[5]Lowe GD.Fibdn D-dimer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emin Vasc Ned,2005.5(4):387―398.

[6]吕元,朱汉民,沈霞,等.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94―597.

[7]张家华.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杂志. 1995,2(3):142

[8]魏明,伍国生,等.D一二聚体与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相关研究[G].2009华东会议论文汇编,上海:275-276.

[9]程莉,刘茜.老年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7):847.

[10]吴晓莲.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7,1l(11):1168.

上一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下一篇:难治性鼻出血治疗方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