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三评”原因之管窥

时间:2022-09-15 01:52:28

高考作文“三评”原因之管窥

高考作文多采用网上阅卷。网上作文阅卷,主要采用“双评制”,个别采用“三评制”,极个别采用“仲裁制”。评分系统将一位考生的作文发到两位老师的电脑上,由两位阅卷老师分“内容”、“表达”、“特征”三项打分,然后阅卷系统自动合成一个总分。如果两位阅卷老师所给分数差在误差允许区间内,系统就取两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就是考生作文所得分数,这就是“双评”。如果两位阅卷老师所给分数差超出许可区间,系统会把考生作文发给第三位阅卷老师,第三位阅卷老师所打分数与前两位老师中哪位接近,就取他们两人分数的平均值,这就是“三评”。阅卷老师有分歧的作文,一般由作文阅卷小组组长作出评判;分歧较大的作文,由专家组进行裁决,这就是“仲裁”。“三评”未过,被小组组长仲裁少之又少;被专家仲裁的作文微乎其微,几乎可忽略不计;但被“三评”的作文,却占10%左右。考生作文被“三评”,其个中原因是什么呢?

欲说还休,文意朦胧

高考阅卷不同于平时作文批改,由于巨大的工作量,阅卷老师不可能对考生作文细加品味。欲说还休、文意朦胧的文章,特别是有这些特点的记叙类文章,其亮点不易发现,其蕴含易被忽视。阅卷老师见仁见智,所打分数容易超过误差许可值,因而产生“三评”。笔者所在阅卷小组就有这一情形发生。有一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情节既不曲折,故事也非感人,语言更非亮丽,类似于赵树理的《老杨同志》,但就是蕴含丰厚,阅卷水平高的老师倍加欣赏,赋分颇高;一般阅卷老师未发现其“价值”,给分较低,作文自然进入了“三评”程序。

高考阅卷的特点决定高考作文拒绝含蓄,考生最好不要仿效宋徽宗“深山藏古寺”的高妙,也不要借鉴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玄虚。特别是材料作文,若所写是一篇议论文,最好在标题、开头就显现角度,露出主旨;若所写是记叙文,又非含蓄不可,不妨写个题记,给文章开个天窗。

书写欠佳,辨识不易

高考作文毕竟是靠文字呈现的,书写欠佳,辨识不易,容易产生误判。2013年就有一篇作文,写的是小小说,文章超过千字,但书写极差,以致三个老师打分结合在一起都超过误差许可值,不仅“三评”未过,还得由小组组长定夺。好在小组组长足足花了十分钟,终于认定除书写欠佳外,实在是一篇好作文,给打了53分的高分(满分60分)。

书写是文章的脸面,书写悦人,形体怡人,是作文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阅卷实际来说,书写欠佳想得55分以上的高分,不说绝无可能,起码概率极低。书写欠佳有三种隋形:一是基本功不够,字写得难看;二是作文仓促,书写潦草;三是习惯使然,字体太小。除此以外,考生答题所用签字笔,不合标准,颜色过浅,扫描出来,辨认吃力。主观使然也好,客观使然也罢,一定要加以改正,因为非智力因素失“智力”之分,且失分不少,实在可惜!

次生立意,缺乏分析

作文,尤其是材料作文,其立意不止一个方面。都是由材料导出的立意,也不属于同一层面,有最佳立意,有较好立意,有一般立意。就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切割钻石”来说,老切割师的话,是立意的关键。凡是写“经验、技术、勇气三者结合,勇气为主”,属最佳立意。“讴歌勇气”的,“抛弃杂念”的,从师徒结合出发,讲分工合作的,逆向思维,礼赞经验、技术的基础作用的,属一类立意。从商人一直寻找切割师,一定要对钻石完美切割出发,写执著坚定的,从一般切割师立足,写需信念坚定的,属二类立意。从专家角度,写独具慧眼的,属三类立意。与所给材料关联不大的,比如写金钱危害的,属四类立意。但有些考生所写立意不是由材料直接导出,也不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观点毫无着落。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有的能看得出,有的看不出,评分就会有较大差异,产生“三评”也就在所难免。

作文评分细则由专家组制定,也就几个角度,几个方面;考生动辄几十万,立意千差万别,自然角度多多。不是每一角度专家都能预料,阅卷老师都能想到。比如,有些立意角度,换成近义相关的亦可,近义词很多,专家指定阅卷细则时,不可能逐一列举。对于材料不能明显呈现的立意角度,最好不去写;若自己认为领异标新,非写不可,一定要结合材料,多加分析,找出契合点,做好材料与立意的衔接。

文化作文,品位不够

近几年来,易出套作文章,借助小标题把几个历史文化名人组合在一起的文化作文,一总三分分论点带事实论据的议论散文,多被诟病。对此,阅卷老师有的赞同,有的反对,看法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这两种文章样式,存在分歧。存在分歧就会见仁见智,见仁见智就会有所差异,易出现评分悬殊,产生“三评”文。

文采毕竟是作文最为亮丽的一面,作为语文教师,对文采更是厚爱有加。文化作文,一总三分的议论散文,文采飞扬,易出佳作;形式别致,易于阅卷,当是高考阅卷钟情的文章样式。标杆卷的优秀作文,也以这类文章为多。但要写好这类作文,尤其是文化作文,既要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又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功底。一篇《汝是一朵勇气花》的作文,选取醇香的茉莉――王昭君、带刺的玫瑰――武则天、火红的杜鹃――花木兰三个历史人物,分述其“勇气”行为后,升华其“勇气”价值:“昭君,汝是一朵勇气花!牺牲自我著和平,幸福了汉人、胡人!”“武媚,汝是一朵勇气花!无字丰碑任评说,吸引着古人、今人!”“木兰,汝是一朵勇气花!骏马秋风骄须眉,感动着男人、女人!”角度新颖,辞彩醉人,赢得阅卷者青睐,得到几近满分的高分。但是,能达到如此水平的考生并不多,这类作文也是寥若晨星。最合适的便是最好的,就近几年阅卷实际来看,考生写作若水平一般,还是写比较正统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为好,盲目模仿,“东施效颦”,得分是不会高的。

时鲜素材,用者过多

也许有人会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运用时鲜素材,给文章注入时鲜因子,不使文章老气横秋,怎么会使文章出现“三评”呢?但质疑归质疑,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高考阅卷非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一份试卷也不尽是同一时间发给两位阅卷老师立刻评出。阅卷老师一天评数百份作文,同一个时鲜素材反复出现,时间一长,也就由“新鲜”变成“厌烦”。阅卷过程中,特别是最后两天,不少阅卷老师对时鲜素材有厌烦之感。2013年阅卷,曾不止一次听到:“就不敢看到刘洋!”因为,作文中用刘洋写勇气的实在太多,纵是时鲜菜蔬也不能顿顿尽吃呀!情绪一来,转移到评卷,较晚被评的作文,若用时鲜素材,就可能得分不是太高,和前面所打分数一结合,就易出“三评”卷。

运用时鲜素材的作文,较早被评,易得高分;较晚被评,可能失分,尽管这对有些考生不尽公平,但事实却是如此。作文备考,既要积累时鲜素材,又要积累经典素材,考场上要精选材料,纵是热点,也要避开,避免齐聚热点,让人生厌,新鲜变庸俗。

当然,作文进入“三评”,不见得全是坏事,特别是“三评”也未过,由小组组长甚至专家定夺,考生作文,也许亮点被发现,品相被识出,进而得到较高的分数。怕就怕在在“双评”阶段,两位阅卷老师都“不识庐山真面目”,一次通过,那就悲惨了。考生要知道,考场作文是应试作文,应试作文就要考虑阅卷实际。评卷的方式、评卷的时间,甚或评卷老师的水平差异,都是要加以考虑的。网上阅卷,有利公平公正,但不等于公平公正,慎选“文化作文”,慎用“时鲜素材”,要注意文章书写,不写“朦胧文章”。阅卷老师认识有异,要阐释次生立意,写规范作文。

上一篇:说说我国古人的腰带(中) 下一篇:古代陶瓷中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