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影像魅力与影视造型研究

时间:2022-09-15 06:46:08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影像魅力与影视造型研究

[摘 要] 进入新世纪,图像不断地驾驭、凌越乃至征服文字,从而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视觉文化研究。而以影视为代表的视觉传播类型,更是喧嚣一时,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手段。在视觉文化视角下对电影展开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个类型的文化内涵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视觉文化;影像传播;文化内涵

ソ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正面临着深刻的文化转型: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变。视觉时代使我们处于一个视像膨胀的“非常时期”,稍微留心一下青少年的文化接受,就会发现影像接受已经日益成为主流,以视像为主要符号的视觉化传播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它所具有的求新、求变和时尚性特点不仅传播着文化流行时尚的各种信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观念、方式的改变。在此基础上的电影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影与视觉文化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

ニ谓视觉文化,就是以视觉形象(包括图像和活动影像)为文化内容并被大众所认同的文化。视觉文化转向是当今世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特征。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症候,有着深刻的商品经济背景。大量的视像消费,正是后工业时代的逻辑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电影,有了以下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价值。

ヒ弧⑹泳跷幕背景下的影像魅力与文学思维的关系

影视本质上是一种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能不能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从影视艺术的实践来看,语言和人物性格是其中的关键,而这必须凭借文学。如室内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厌,令人忍俊不禁,语言的幽默与隽永是其成功的奥妙。盘点最受观众欢迎且最有艺术含量的电视剧,或是文学名著的改编,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或是有很好的当代文学作品作为剧本的基础,如《历史的天空》《有泪尽情流》等电视连续剧,都是以很好的文学文本为蓝本。

ナ酉竦拇丛煊胄郎,虽然是当下的、直观的,却不可能是与语言文字完全脱离的,反之却是密切配合的。图像的魅力,相当大程度上是需要文学语言的穿透的。从对视觉作品的欣赏角度来看,人们习惯于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也即是许多图像连结为一个结构;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品以其独特的面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符号,视觉艺术的整体性是显而易见的。从对视觉作品的欣赏角度看,人们习惯于从整体上来把握,也即是许多图像连结为一个结构。同时,人们也乐于期待后面的变化,以其不可预知的惊奇感作为审美的由头。创作者依循于这个规律,用许多的画面来完成这个整体性结构,而这单纯靠视觉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文学思维进行运作。没有文学思维,是无法实现这种功用的。

ビ笆游幕的积极发展与健康提升,应该更多地吸取文学的乳汁。我们在面对无所不在的视象时,当然不必取一种抵制或排斥的心态,而应该将视觉审美纳入新的文艺学格局之中。文学之于视象也非异己的、消解的,恰恰是建构性的,它是使视觉文化走向深度,去除碎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对文学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视觉文化必然会走向更为浅表、更为零碎的形态。而以文学作为视觉文化的内涵或灵魂,才是使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更高审美境界的良谋。

ザ、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叙事电影”与“景观电影”研究

依据话语(语言)和形象(视觉)的基本二分,我们有理由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将电影区分为以叙事为主的电影和以景观场面为主的电影,两者形成了叙事主导与景观支配的不同结构性模式。在做出这种区分的同时,紧接着必须申明,这种区分只是在比较的意义上提出的,这绝不意味着叙事电影没有景观成份,反之亦然。比较起来,叙事电影趋向于以话语为中心,讲究电影的叙事性和故事性,注重人物的对白和剧情的戏剧性。因此,虽然画面不可或缺,但这类电影仍以语言中心为模式,而不是去追求形象的逼真和视觉冲击力量。甚至可以为了叙事性和情节性(戏剧性),牺牲某些画面的视觉效果。反之,景观电影突出了电影自身的形象性质,淡化甚至弱化戏剧性和叙事性,强化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景观和场面成为电影最基本的视觉手段,其他一切语言性要素都要退居次席。

ト绻我们透过这个视角来看中国当代电影,这一倾向也非常显著。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电影就带有明显的景观化倾向。文学内容对电影来说已经降至极低的地位,场面、画面、身体和服饰等视觉因素被无限夸大了,甚至对白变得可有可无,剧本也无足轻重,叙事性就范于景观性的视觉因素,《红高粱》《霸王别姬》的这类特征也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很有意思的“倒错现象”应运而生。倘使说过去是电影家倚重于小说家或剧作家,文学剧本对电影的制约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现在的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小说家借电影来“增势”和获得象征资本,小说作品面世时似乎只是一个“初级产品”,它等待着电影的遴选和垂青。

ヒ蛭视觉文化在中国兴起,无可争辩地使电影拥有一种远比小说更权威的力量,小说家可以通过搭电影的“车”来获取在文学场内无法获得的更多的象征资本。然而,作家们似乎对电影所走的“反文学”和“压制叙事”的道路并无察觉,他们不但期盼着电影的惠顾,而且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视觉景观表现也成为许多“新生代”作家极力效仿的技法。殊不知,当叙事文学依照景观电影模式来创作时,文学已是岌岌可危了。

ノ颐亲苁巧存于一个图像所包围的世界中,画家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踏遍名山大川,电影工作者也无须亲临险恶环境去拍摄,一切均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去完成。在这样的条件下,由视觉影像所组成的影视世界,出现由“叙事电影”向“景观电影”的转化,就成为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恰恰对影视造成了巨大伤害。

ト、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影视艺术造型与艺术感染力

影视是一门时空和视听复合的艺术,同时包容着叙事与造型形象的融合。正因为如此,影视美术师在其创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影视思维,对银幕世界的造型表现显得尤为重要。银幕世界的造型表现,首当其冲的是美术师的空间造型和人物造型设计,即造型语言的设计。因此,影视美术的造型设计是银幕世界的视觉造型基础。

ヂ奂耙幕世界的视觉造型,必然涉及影视美术的空间造型、人物造型和造型语言等方面的因素。而空间环境、人物化妆、各个局部空间要素的多样有机统一,服装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对比与变化和谐统一的构成关系,使造型要素具有一种造型语言的功能。

ビ笆用朗醯淖芴逶煨蜕杓埔求成为影视艺术展示作品内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同时又要具备艺术空间造型形式的独特魅力。因此影视美术的总体造型设计原则是:艺术空间的整体性,影视时空的连续性,景人一体的融合性,造型语言的参与性,创造意识的大众性。总体造型设计的构思完成来源于影视剧本及其风格和样式。导演对未来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是美术师进行总体造型设计的导向性创作依据,但更为重要的是美术师的总体造型设计的构思形成则取决于美术师对剧本和未来电影作品独特的艺术思维及对导演、摄影等创造意图的综合理解和共识。

ゴ统上被广泛认同的概念是“电影是照相式的物质复原”,如美国好莱坞的西部片、家庭、德国的言情片、法国的心理片、日本的警匪片、中国的历史片以及意大利的社会片等。无论是空间环境的造型细节,还是人物的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都给观众亲临其境的感受,甚至是生理刺激。银幕世界里这些视觉冲击力经过调动观众的思维,升华为艺术上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认识人物,理解主旨的目标。但逼真的纪实效果,并不排除对某种造型形式的追求、提炼和加工。因为银幕世界里的艺术造型不等于自然的复制、原始的抄袭,而是美术师对空间组织、造型设计的有机构成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而且也是逼真的,给观者一种艺术形式上审美享受。

ヒ虼,深入研究和探讨影视美术设计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空间造型的表现,深入研究探讨银幕形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制作规律及其艺术特点,可以使影视具有更强大的视觉文化传达能力与艺术魅力。

ニ摹⑹泳跷幕背景下的电影“意象造境”与传统文化魅力

“意象造型”思维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对自然造化的观察、摹写、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中国电影美术的“意象造境”是指电影美术在中国传统艺术“意象造型”的观念意识下,美术师把诗词戏曲、园林建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门类的格律、气韵、结构、情趣、意象等形式美感,运用到电影场景空间及影像画面造型之中,从中获得景物空间与影像造型之间的相互关联,以“诗情画意”的电影画面,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ピ凇暗谖宕”电影作品中,造型语言不仅作为影片的构成元素,而且被转化为最鲜明的视觉语言。其影像造型不再是对环境、景物逼真性的再现,而是通过视觉语言,使之成为创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的外化。换言之,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质空间或社会生活空间,而是成为创作者的心理和心灵空间,成为意象化的象征性空间。如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描述的是一条宁静的河流和一片贫瘠的土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清寒荡涤了心灵的污垢。燃烧的激情在宁静中回归浩然明澈之宇宙,自然地道法于清寒中带入幽远苍茫的世界。看似充满画面的连绵无际的黄土地,却是一个虚空世界。在这个虚空的世界中,则包含着生机勃勃的生命精神的意境,此为“大象境界”也。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以“大空间”的画面,把祖国的土地、天空表现得辽阔、庄严,虽然遭受蹂躏,山河残破,但依然壮阔美丽。两部影片的造型手法上,简洁高远、浑厚博大的黄土高原、虚缈游动的人物造型,既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意境的追求,也体现出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原则的结合。

ヒ庀笤煨褪侵泄传统艺术的美学品质,是中国电影美术创作思维之源。从意象造型的观念与方法,达到意象造境的境界确是中国电影美术从成熟走向辉煌的标志。它结合并超越了传统的“影戏”观念,通过“诗情画意”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体现出中国电影美术民族艺术的精神内涵与东方意蕴的美学品格。

プ凵纤述,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影视作品的影响魅力应该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在艺术创作中,无论是运用传统的形式,还是采用现代的语言,都应追求品格精神的显现和艺术语言的升华,这也是影视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术,2001(02).

[3] 陈晓红,刘桂荣.审美现代性与视觉文化转向中的电影艺术[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06).

[作者简介] 文俊鸿(1975― ),男,红河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艺术理论。

上一篇:以《绝望主妇》中的Bree为例浅析美国中产阶级... 下一篇:电影《建国大业》主题歌曲及人声哼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