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15 04:42:07

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与分析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方法采用SCL-90对赣江职业技术学院06级450名民族预科生及280名汉族新生测查。结果民族预科生9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抑郁、焦虑、恐怖3项因子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了敌对的8个因子分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被选出的5个民族,在强迫、敌对、精神病性这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处于不同家庭成员关系的民族预科生9个日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加强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症状自评量表;少数民族;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层次。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预科教育基地,赣江大学面向全国承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40余所全国重点大学和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办学任务。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多地被广大学者所关注。国内已有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约有10%~30%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因此,要出色的完成办学任务,关注来自不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背景,需要同.时达到同样培养目标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是促使笔者开展此次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初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06级少数民族预科生随机抽取的450人(来自30个少数民族)进行团体测试,年龄18~20岁,有效问卷417份。其中男生212名,女生205名;城镇学生289名,农村学生128名;独生子女158名,非独生子女259名。对06级赣江大学汉族新生280人进行团体测试,有效问卷250份。

1.2 研究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维、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测试。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9个因子。每一项因子反映出被试的某方面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民族预科生与全国常模、汉族学生比较。民族预科生的9个因子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都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

男生的9个因子分都低于女生,其中在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上男女生呈显著性差异。从男女社会化和性别角色发展过程这个角度来讲,女生多愁善感、过分关注自己、易产生恐惧感,在这3个因子上明显高于男生是很好的说明。男生相对易激怒,争强好胜,本应是敌对与偏执因子分高于女生,然而正相反,这可能是男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女生要强些。

独生子女的9个因子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且在除敌对外的其他因子上都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家庭,没有经济压力,家长的文化素质较高,对子女普遍重视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培养与教育,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而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城镇家庭,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经济困难,不注重孩子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负担较重,心理素质相对较低。

民族预科生与汉族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及敌对4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族预科这1年不仅是学习的1年,还是1个适应新环境的1年,在这1年中,不仅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间要相互磨合,还必须学会与汉族学生交往。这种跨文化的环境变动给人的冲击是不小的。虽然汉族新生也会面临适应新环境的冲击,但这种环境的变化性相比而言要小得多了。这提醒教师,刚到内地的预科班学生在其适应性和情绪困扰情况非常值得关注,需要对他们进行良性的干预,使其在预科期内能够良好的过渡。

2.2 民族预科生中男生与女生、独生与非独生比较

2.3 不同民族与不同家庭成员关系方差比较分析及心理问题学生检出率。

被选出的5个民族,在强迫、敌对、精神病性这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多重均数比较发现,总体上苗族与其他4个民族差异大些。处于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的民族预科生9个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充分说明了家庭成员关系对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同民族的民族预科生都面临着跨文化的环境冲击,所以差异不太明显,但是苗族显得更突出一些,说明苗族学生相对而言适应环境的能力稍弱一些,老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家庭成员关系和谐是1个人健康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每1个人都应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某个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话,说明被试在该因子已达到中等以上严重程度,提示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经测查,417名民族预科生中有52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5%。比全国12.6万大学生20.3%的比率要低,比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的检出率7.7%高。表明民族预科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不容忽视,对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关注。

3 讨论

为了让这些远离父母、离开生育自己的家乡,来与自己本土文化相差很大的南昌学习的民族预科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在赣的学习生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教师应加强心理辅导,协助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这些进人内地学习的民族预科生来说,很久才能回家1次,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良师还要担起父母对他们的爱护这样1个角色。给予他们远离父母所缺少的关爱。及时发现学生在各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针对预科班学生在人际、焦虑、敌对等项目进行专项指导。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全新的心理教育理念来教育学生。对于女生、农村学生、非独生子女的教育应慎重,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要更细腻,更多的运用艺术、委婉的手段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预科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在此阶段没能及时达到一定的适应水平,很可能影响到后续的学习与生活。

对于远离父母的民族预科生来说,父母对他们的直接面对面的影响是微忽其微的,且他们更多是关注如何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条件,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很多家长误以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的最大的关心,其实父母给予孩子的夸奖、赞许、认可等“软件”对学生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很多行为正是出于为获取父母的夸奖、赞许、认可等。因此学校有必要协助家长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书信等方式定期与父母交流学生的基本情况。使父母既有关心孩子生理健康,又有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

3.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校应针对民族预科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起由专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负责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1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落实,而不是只作些表面工作。应开展各种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意识的活动,如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周、观看心理影片、心理讲座、心理游戏等活动,让民族预科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协调自身和保持自我的心理健康。

上一篇: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下一篇:608名中小学生掩饰性状况及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