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时间:2022-09-15 03:32:05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地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现结合《我型我秀》这节课,谈谈这一教学的实践。

一、创设任务,任务激发

上课初时,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教师的讲授表现出了一种渴求。因此我们要创设任务情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式自主学习。

上课时,我精心准备了一张有关自己的自我介绍的幻灯片,里面设置了PowerPoint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并导入:“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免不了自我介绍一下,现在老师就请电脑来帮老师介绍下,出示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一下吗?只要学习了今天这节课,认识了这个新工具,同学们也能制作出这样的名片来,有没有兴趣?”生:“有。”“那我们就来探索认识一下这个新工具。”

二、自主任务,探索新知

第多斯惠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是传授给学生的,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幻灯片(PowerPoint)的界面,为此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任务:“你能在电脑上找到这个工具吗?你能介绍下它吗?”学生蛮有兴趣地动手操作起来,在介绍幻灯片界面时,我在备课时觉得难以说明的大纲视图,放手让学生介绍后,学生说:“这个好像是我们写作文时的提纲,真是太贴切了。”

三、互相协作,突破任务

同学之间及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协作,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知识互补的优点,也利于情感目标中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应合理分组,做到优劣互补,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互帮互助。如,在这节课中我提出:你知道这个工具与我们先前Word有哪些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个难点,为此我让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去完成这个任务。通过协作,有些学生就充分利用了小组的优势,让一个学生打开Word操作界面,一个学生打开PowerPoint界面,进行了观察比对,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四、分层任务,体验成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何方?来自主动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每堂课都要挤出一定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展示操作过程。为此,我在这节课上提出了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基本任务是:只要学生完成对自己姓名、年龄、兴趣等在PowerPoint中的文本输入,并学会演示即可。而扩展任务是:要学生对文本进行美化,并进行动画、图像、声音的个性化设计。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并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上一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泽学生心灵 下一篇:渗透生活元素,提炼习作,变“无趣”为“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