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生活元素,提炼习作,变“无趣”为“鲜活”

时间:2022-10-13 08:41:17

渗透生活元素,提炼习作,变“无趣”为“鲜活”

摘 要:习作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与创造。要想寻找到适合学生并使之乐于接受的习作方式与氛围,必定要在提供共性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内心情感和真实而又具体的生活体验,为每个学生自主表达生活化的内容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为驱赶作文教学的“无趣”,融入“鲜活”,使习作者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激发真实的写作兴趣,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关键词:真实阅读;生活元素;本质需要;评价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因而衍生出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手段,这对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时至今日,众多的学生对作文仍感厌烦,更谈不上对作文产生兴趣。习作教学依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棘手问题。

我们的教研组经过一系列的习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汲取了部分专家的视角观点,结合同行前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以及学生的习作生活需要,总结了一些方面的问题,对小学作文的创新教学实践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一、融入生活,重抓阅读――为学生习作创设真实的生活元素

翻开学生的作文,一个学期下来,写的倒是不少,但真正成功的习作往往是凤毛麟角;打开学生的日记,那童言无忌而洋溢着活泼个性的语言、鲜活的内容、流露的真情却如清新的杨柳风扑面而来,真实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这种现象不难解释,“文贵真情”!日记往往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完全是有感而发,随情而行,不论首尾与章程,“喜怒笑骂”皆成文。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由于受考试、升学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往往“立意标准化”“写作技巧化”,过多地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扼制了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内容贫乏、思想苍白、单一化、套路化的学生习作。

二、落实重点,感悟情境――为学生的习作灵性搭建展示平台

1.要主动观察生活。观察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去听,更重要的是动脑去思考。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找到写作的好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考察河流的今昔;让学生深入树林,观察生机勃勃的大树;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感受社会人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中,扩充捕捉作文素材的机会。

2.学会在读书中积累材料。学生时代的初期,对于学习知识、广读书籍是极具浓厚兴趣的重要阶段,不管是有意精读还是无意浏览,都会在人的敏感大脑皮层留下一定的信息储备,包括与之相关的联想及想象。

3.收集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早晨,妈妈端来的一杯牛奶;晚上,爸爸批阅作业时专注的眼神。拾贝助学、捐款助困,承担责任爱的使者。沮丧时朋友一句鼓励的话……把观察的一切,用心揣摩记录下来,品味生活中的温情与美好。

4.创设情境,感悟中积累。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中年级学生作文潜能的早期开发奠定基础,玩中学、学中画,创设读说的机会,引导比较,循导学读,促使中年级学生的读思悟结合,并积累着。

三、形式求变,催化情感――为学生提供习作表达的本质需要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中年级以上作文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改革陈旧的作文命题形式,写作范围不再局限于人物描写、景物描述上,把范围扩展开去,力争达到“直线、曲线皆是形,生活、情感皆文章”。在大范围下教师精选习作的题目,从学生的习作本质需求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愉快主动地把写作当成表达内容、表达真实情感的一种工具,而不再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其次,在习作情感的把握上,介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实际,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对生活的零碎体验,可能是生活中的点滴心得,也许就是一现即逝,而且是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但是可以回味的一种心灵感悟,也可能是经常出现的情感体验。

四、注重鼓励,理性评价――为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风格酿舆论

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真实与新颖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倾向,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出来,便形成了作文的风格。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但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上,要形成学生的初步写作风格也是必然又与时俱进的工作。

五、倡导换位,自主提高――为学生习作的成功体验拓展空间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文评价课上,让学生朗读自己习作中优美的句段,让全班学生欣赏,给他们创造成的展示自我机会。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自主评价,这也正是他们向往的乐事。虽然他们的评价缺乏教师评价的深刻性,但体现儿童的关注的心理,期中流露出来的自己对别人优点的由衷赞美,对他人的严格要求,对他们的美好期望,使他们自信、互爱、努力向上。教师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因为这确实都是他们本身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虽浅显却无比真切的感受。

总之,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作文教学与训练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我们提倡语言的个性和真实,我们更呼唤习作的言妙意丰!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下一篇:小学口头作文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