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思方能进步

时间:2022-09-14 02:59:41

【摘 要】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前进、反思和提升的过程。教学心理学认为,反思是教师和学生能力和效率不断进步和提升的重要“法宝”,反思活动运用,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总结和改正,为有效开展活动“扫清”前进、发展的“阻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提供学生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反思,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反思活动效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素养;能力培养;教学效能

思考是人们进行问题解答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能力水平进行体现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思考分析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解决问题技能的提升、思想素养的增强,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通过反思自身教学活动环节、方式、过程,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学生通过反思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等活动,及时改正,达到技能、素养、效率的再提升。但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重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过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分析、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和环节,导致学生学习效能提升不够明显。而教育学认为,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二者之间都需要反思活动作为支撑力和推动力。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将学生反思能力素养培养,作为教与学双边互动效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要求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重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引导学生反思

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反思能力未能得到提升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忽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自我完善的思考分析活动。而教学实践学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长期锻炼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树立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吝惜教学实践,能够对教学活动的整个环节进行有效设置,预留出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的思考分析的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刚才学习活动、解题活动、学习表现进行剖析,为有效反思提供充足时机。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内在潜能,在导入环节,设置了“现在有2厘米、4厘米、6厘米三根木棒,你能用这三根木棒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吗?”的问题情境,学生此时动手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纷纷动手操作起来,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无论如何操作也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此时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样,教师就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强化学生思考过程的指点,教会学生反思

问题: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CAB,AD=8,BC=10,则梯形ABCD面积是多少?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相似形的性质”教学巩固环节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教者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探究、教师指点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问题条件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初步认识到该问题案例条件主要是关于相似形性质的运用,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学生对构建等量条件关系发生了卡壳,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发挥指导点拨作用,要求学生对问题条件所展现的内在关系进行再次分析,并且找出这些条件关系中,哪些与问题解答要求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点拨下,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是:“如图所示,作AE∥DC交BC于E点,由RtABE∽RtCBA,依次算出BE、AB的长,最后求出AE的长,即可求出梯形面积”,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策略。

通过上述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师将问题解答的过程变为了教会学生解答分析问题的过程,实现了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活动,实时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对解题过程所存在的不足有及时深刻的认识,又能够对解题方法策略有准确全面的掌握,从而为学生有效反思提供方法论支持。

三、注重学生辨析问题的训练,推进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能力素养的养成,需要实践和锻炼的时机,从而实现思考能力素养的有效树立。初中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了初步思考分析的习惯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在教学活动的练习反馈环节或评价辨析环节,设置具有辨析特性的数学问题或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基础上,进行反思辨析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解题经验,对他人解题过程和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活动,实现学生在问题辨析的活动中,借助于反思手段,达到思维能力素养的有效进步和提升。

总之,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探究活动深入开展、创新思维有效提升,起到助推作用。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活动方式,提供反思时机,重视反思方法教学,设置反思舞台,让学生在有效教学中,能够反思,善于反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初级中学)

上一篇: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引领学生深度预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