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读书

时间:2022-10-08 11:32:46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读书

教师若要想使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到书堆中去看、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不读书,没有积累,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谓有了“眼中之竹”,才会有“心中之竹”,然后才可能有“手中之竹”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到生活和书本中汲取养料,酝酿思想,才能真正学会作文。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学会读书。

所谓“慧眼”,就是能够从客观事物中把握和发掘艺术意象的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思辨力的总和。这双慧眼的功能可以用一个“读”字概括,是一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甚至充沛的激情去观察、去品味、去领悟、去思索、去酝酿、去评价的精神活动。要让学生在这样的“读”之中练就一双慧眼,去读书本这个“小书”;更要读生活这部“大书”――学会观察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许多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只好搜肠刮肚“挤牙膏”,挤得满纸“学生腔”,久而久之,学生便烦作文而怕作文了。只有在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感知,勤于思考,就会给写作注入养分和生机。

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就要教给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细致,要把握事物的概貌、层次、差异和细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等。还要教育学生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丰富的情感和高洁的品格。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思考、感情丰富的人,才更容易领略生活的情趣,才能积累丰富的生动的写作素材,才能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灵感。

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悟,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窗。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不断丰厚,艺术想像的空间会越来越开阔。例如,月亮,只是一个客观物象,但在对它细致地观察和敏锐地感悟之下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迸发出充盈着观察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艺术创造力,从而产生一个个关于“月亮”的艺术意象,像镰刀、像镜子,像温柔的母亲、像美丽的嫦娥,是无尽的相思、是永恒的祝福,凡此种种。

如何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有情有意的“慧眼”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里的“眼睛”,不仅指感官,更指心灵,指观察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思索、体验、领悟、认识等。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练就这样一双“发现”的慧眼的有效做法。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特点。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写出其变化。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身边发生的事写下来,既为写作积累素材,又达到练笔的效果。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细致入微地关注生活,养成用心灵去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的好办法。

优秀的书籍,是生活的结晶。成功者的经验证明,若能“劳于读书”,终会“逸于作文”。读书,可以汲取知识,认识生活,陶冶性灵,开拓思维,为写作积累精粹的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就可读出风格,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锐的富于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灵透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精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写作技巧,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学习人家怎样观察生活,捕捉材料,对生活独特意义的挖掘和发现,以及情感体验有什么特色。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了这两个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老作家李霁野先生曾说过:“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也就是说,读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读书,还可以为写作提供范例。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推而广之,有选择地看电视,听广播,阅报刊,多进几次影剧院和体育场,对作文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读书任务;为了将观察和读书的收获巩固下来,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学生在形成习惯后就会事半功倍,受益终身。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下一篇:引导学生架设成功之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