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会自理 教师学会赏罚

时间:2022-10-10 05:59:25

学生学会自理 教师学会赏罚

少年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家庭又为数众多,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系;有的不会扫地、擦桌,值日也完成不好;甚至连红领巾也要妈妈帮忙戴。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作为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一、训练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为此,我在每周的家庭作业里布置他们要做的事情或者学做家务活,并且要家长签字督促,周一回到学校反馈检查。例如学生在学了穿裤子、上衣和叠被子后,在班队活动中进行“生活自理大比赛”中队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增加了信心,并付诸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还要在课余时间,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和微小的细节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如戴红领巾、系鞋带、翻正领子等。

其次,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也很重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校学的东西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舞台。为此我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锻炼,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转变孩子的依赖思想。通过每周的班会课,渗透自制自理方面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平时要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书包、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勤洗手洗头、家务的料理等。允许一些学生可能暂时做不好,但关键在于练习和尝试。每周都要在班上进行总结,利用好班队会开展小能手比赛活动,激起学生提升自理能力的欲望。大扫除时,对于劳动能力强、取得了进步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树立他们的榜样作用,号召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

经过一年多训练,孩子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巨大的改变。每周五的大扫除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一起感受劳动的光荣,比比谁最能干!再也没有家长在课间的时候送落下的学习用品来了,再也没有人要教师帮忙系鞋带戴红领巾了。

二、要有适度的惩罚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全面地执行赏识教育而不使用惩罚教育,在有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因此,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在西方,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他一方面“不希望学校充满鞭挞的声音”;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1.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教育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能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体罚是一种以身体折磨或者身体伤害作为惩罚手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强制教育方式,它不但违反基本的教育规律道德要求,更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所严令禁止的行为。而惩罚教育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行为,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的否定评价。

2.教师要学会惩罚学生

赏罚分明向来是治军良策,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这样,只不过对于学生的管理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如果说赏识教育是肯定优点、鼓励进步,那么惩罚教育就是否定缺点、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小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更是难免犯错误,养成坏习惯。而惩罚就是为了改正错误和改掉坏习惯而设置的。我们要相信孩子在经过惩罚后,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学生对自己负责。 孩子的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师者,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可以做的,并努力做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上一篇: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下一篇:高职生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