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老人电子用品大有“钱”途

时间:2022-09-14 12:19:39

开发老人电子用品大有“钱”途

目前我国约有一半左右的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科技恐惧症”。其具体表现为:电脑不敢开、手机不会打、短信不懂发……通常总是一件家电产品进门,子孙辈们便要做一件“功课”:义务培训老人,或者为老人设定简易操作模式。

电脑手机成了摆设

事实上,老年人不能像年轻人那样熟练使用稍具科技含量的生活用品确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位叫何浩的老人说,女儿见自己退休在家闲着无聊,便买了这台电脑。结果他发现这电脑用起来很烦人:常常一不小心按错键电脑就关机,或者不小心进到某个程序无法退出。次数多了,老先生便失去了玩电脑的信心,以后便没怎么动过,电脑成了一个摆设。

长沙市一位叫黄昱的老人无可奈何地说:“前不久儿子给我买了款新式手机,可除了会使用手机打电话之外,我对其他功能一窍不通,有时候想发短信省点费用,可按键实在太小,不方便操作。”

一位刘小姐为此想出“高招”:她直接跑到旧货市场,出价30元“淘”到一部旧式电话机,该机的按键几乎有麻将那么大,而她老爸年事已高,加上眼睛有点小毛病,这个老古董就成了他父亲使用的“专机”。

产品功能名不副实

笔者走访了几家电器销售商场,并先后表明要购买适合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销售小姐指着那些构造相对简单、功能较少的家电解说起来,称其适合老年人使用。可笔者注意到,这些所谓的“老年”家电用品,其实并非为老年人专门设计,充其量只是功能较少、操作较简单而已。

一家电脑市场的客户代表向笔者坦言,目前市场走的是年轻人喜欢的时尚、个性、多功能路线,而真正为老年人推出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类型还很单一,规模也很小。笔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许多高科技产品的设计都讲究时尚与个性。还有明明只在国内销售,产品功能键标识偏偏不用中文而用英文;产品说明书写得不清不楚;使用方法设置过于繁琐。新买一件电子产品,即使是中青年人,不花上一两个钟头琢磨、摆弄,休想用得顺手,何况老年人!

老人产品演绎“钱”奏曲

在发达国家,围绕老年人消费市场应运而生的企业眼下已完全形成了一个现代商品和服务的产业延伸链。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预计到“银发社会”的到来,不少企业从细节做起,开发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从图书到手机、从电脑到电话……在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同时,日本的这些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个中道理其实很明显,如果产品连老年人都会操作,那么不少中青年人、少年儿童岂不更容易使用!

再如德国专门针对老人与小孩而研发生产的一款手机也是一个例子,这款手机接电话的方式跟有线电话一样,但按键减少到三个大按键。消费者使用绿色及黄色按键在预设目录中选择电话号码,红色按钮则直通紧急医疗中心。

据悉,日本正在开发一种服务型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提行李和端尿盆。专家认为,这种机器人一旦研制成功,无疑会赢得更大的市场。

老人电子产品是座金库

一边是电子产品供大于求,一边是老人们有钱买不到合适的产品。

可以想象,只要在设计和制造中为老年人考虑多一点,降低使用难度,主动接近这些消费者,无疑也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现在以研发一款银发族手机为例。如在该手机的设计上特别考虑视觉(图像)、听觉、造型(操作)、生理(安全)及随身使用等诉求。让手机本身结合实时影像、行动电话、御寒围巾、个人数字电视、健康监控等多种用途,让行动电话兼具老人照护功能。这种手机一定要特别采用大屏幕设计,使年长者可以看得更清楚。围巾部位可以调节温度,让持有者不会受冻。好像一枚大钮扣的是快速中控调节器,可快速地选取、切换。因应年长者出外活动时段光线不佳的情况,配戴产品时,后方会出现警示字样提醒来车。考虑年长者听觉较差,在围巾两肩部分还可设扩音喇叭。总之,今天我国的企业如果愿意多花一点心思,开发60岁以上的老人能简单掌握并使用的科技产品,那么,捷足先登者完全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民政部表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是个庞大的市场,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制约因素,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

随着老年消费者在社会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只要在设计和制造中为老年人考虑多一点,降低使用难度,主动接近“银发族”的特殊需求,企业的产品就能有别于其他产品,凸显其更广泛的使用价值,企业也必将赚到大把钞票。

上一篇: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下一篇:抗击H1N1:中国女孩海外卖口罩赚了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