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时间:2022-09-14 11:45:20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加。商业银行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并尽快构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保证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 信贷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产生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具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借款人能否如约对贷款进行还本付息的不确定性;另外一方面是指由于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导致商业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资产占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所以信贷风险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引起的原因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来源,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大致分为三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即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等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不法个人行为和其他事故等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在信贷资金运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决策或主观行为等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经营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这种经营风险又直接表现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支付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贷风险就是操作风险或信用风险导致的支付风险。商业银行往往因为支付风险,加上金融资产特有的风险感染性,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

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权责制度模糊和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信贷出现问题时,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人人负责的同时又人人不负责,责任追究无从着手,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2、信贷风险管理方法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级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虽然通过借鉴外资银行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分类标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在评级标准以人为因素占主导的前提下,难免存在对同一现象不同人员看法不一致,从而导致评级结果差异很大。因此,评价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3、信贷投放的行业较集中。近年来,房地产业、制造业、通信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银行的贷款资金也随产业的火爆集中到这些行业上来。当前的集中放贷主要投向政府主导的项目,包括大批地方项目。地方项目有财政担保,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风险。但目前还不能确定经济复苏是否是长期性的,一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加大,项目风险性就会增加。而且一旦形成风险则呈集中暴露态势,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也会因政策影响难以取得实效。

三、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价管理的建议

1、商业银行建立信贷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把项目看作一个系统性工程加以管理的一种理念。把信贷的发放过程看作系统性的工程,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该笔信贷发放的有效性,才能加强事前控制、优化过程控制和重视事后控制。以事业部的组织架构、业务线式的流程管理,从全局角度、系统性考虑信贷发放整体过程,总体评估信贷发放的效用,实现信贷发放的可持续发展。

2、商业银行应制定和执行完善的信贷政策和操作规程。如果商业银行未能严格执行其信贷政策和操作规程造成违约和信贷损失,这实际上是操作风险而不是信贷风险引起的。而且这类违约风险和损失会对信贷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估算会造成系统性的偏差,从而影响整个计量分析的准确性。

3、商业银行应建立规范的借款人风险评级制度。以违约概率(PD)为核心变量。商业银行应建立客户资源信息系统,掌握客户信用记录,既要考虑反映财务状况的流动性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杠杆比率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企业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是否稳定、与银行的往来记录是否良好、开业时间长短、主要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产品是否多样化、产品畅销程度等定量因素。以此来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定价体系,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4、商业银行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较为完善、精细的信贷风险评级体系。该数据库应包括担保品种类、最大融资率、期限调整、评级转移概率矩阵、回收率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同时与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加快建立一套能够应用于实际管理的评级体系。该评级体系应包括合乎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评级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5、商业银行应确定信贷的违约损失率。在借款人风险评级和信贷评级的基础上,本着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通过运用风险计量技术对信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估算出发生违约情况时各种信贷抵(质)押担保条件下的损失率,据此针对某一笔信贷的具体条件,确定该笔信贷的违约损失率。大量经验数据的积累,才能确定特定类型企业、特定结构信贷的损失率分布函数,并在此数据的基础之上计算出违约概率、违约相关性系数、预期损失、发生损失的时点、非预期损失及波动率等,完成信贷的科学定价,包括准确地计提风险成本和确定风险溢价。

参考文献:

[1]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 2008(7).

[2]杨文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倪锦忠、张建友、闻玉璧.《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4]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2007年.

[5]邓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上一篇:浅论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 下一篇:浅谈电厂节水系统建设的基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