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学习能力的获得

时间:2022-09-14 07:20:13

谈语文学习能力的获得

摘 要: 语文学习能力的获得主要靠学生“学得”、“习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热爱读书的情趣,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体系;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将会变成一件简单、有趣的事情。

关键词: 语文学习能力 情感 学习习惯

常常听家长与学生感叹语文成绩难以提高,似乎想尽办法也无法得到好的结果,大有黔驴技穷之感。确实,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仅仅靠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答题方法,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语文能力是不可能有大的飞跃的。要想从杯子里倒出水来,首先得保证杯中有水。语文能力的获得,主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课堂上,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组织学生反复地练,教师感觉已经讲了很多遍的东西,很多学生仍然是不解其意,不得要领。阅读方面,对于某些问题,学生虽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还是不会。以后在其他阅读题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依然会错。作文更是如此,知道开头的好方法,知道要注意运用描写方法,但苦于腹中空空,实在无法写出所谓的“以我手,写我心”的文章。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学习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情感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寻求阅读的乐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就能获得语文学习的真正动力。

(一)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常常听学生抱怨生活单调乏味,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繁重的学业使得他们整日忙于应付作业、考试,很少能静下心来看看身边眨眼之间便千变万化的世界。网络的普及又使得一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视现实。其实,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等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自然界中那赏心悦目的景物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那么神奇,只要你愿意亲近它们,它们也有喜怒哀乐;只要你用心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家人、朋友、师长是多么亲切;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是多么耐人寻味……这些情感不是凭空而发的,而是源于我们平时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认真观察、认真感受。只要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的关爱,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么,你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你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当然,这需要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引导,给孩子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

(二)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

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甚至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的书籍,就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要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体系。

阅读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基础性作用。阅读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还能培养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学习都要从阅读开始,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学习,如果没有阅读能力做基础,学习就无从谈起。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理科成绩特别好,语文成绩只能算中等。他妈妈很着急,找到老师说,孩子在家就直接讲,文科学好了没用,理科学好就行了。后来我和该生交流了几次,谈到了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举了一些中外名家的例子给他听。该生慢慢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明白了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文科学习了。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时,就会逐渐变成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是需要自我强制的,需要自觉抵制玩乐的诱惑,而这一切是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是靠别人教导的。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语文就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是自觉的、有兴趣的、能动的惯性运动。

(一)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文学作品,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鲁迅的文章睿智,有深刻的底蕴,绝不是某个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得益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索,从而创作出无数不朽的篇章。的“四勤”学习法中的第三“勤”说的就是“勤想”,就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思、善思”。

(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地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作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例如学习《社戏》、《狼》等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可以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上含义、启示等,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写上修辞的作用。不仅在课内,在课堂以外读书也应保持这样的好习惯。我要求学生做课外阅读题时把每一篇文章都当成一篇课文去仔细地研读,要求会复述文章内容,在适当的地方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是启示,或是疑问。遇到优美的句段摘抄下来,空闲的时候拿出摘抄本读一读、背一背。在老师讲评的时侯,不仅仅是修改自己的答案,更应有自己对文段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反映到字面上。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学生就不仅仅是将知识记在书本上,而是记在了自己的脑中。一个学生,若能把“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获益匪浅。

(三)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

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看的书也不少,但是写起作文来仍然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背诵。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每学期除了课内所教的古诗和书后古诗十首,我还给学生增加一些古诗文,特别是含有名句的古诗文,让学生利用早读课时间背诵,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揣摩,学生还可以讲讲自己的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名篇名段,也要求学生尽量熟读成诵。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四)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许多学生常常是把学习课本范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例子。若能经常根据课文仿写,或是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将知识融会贯通了。课文是范例,教师在这方面也应作深入的研究,如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精选文章或是语段,让学生模仿写作,进而进行创造。读书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注重阅读,他们常常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和洋溢着文学才华的文章,经常是在读书与写作相伴中诞生的。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语文学习需要情感的付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一个对社会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对美好的大自然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很难有学习语文的热情。要获得语文学习能力,就要走出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走向广阔天地,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做起,因为这是永葆学习热情的奥秘所在。语文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和世界上许多事一样,它需要我们的用心,需要我们的付出,需要我们放弃一些玩乐的时间,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要我们投入进去,坚持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相信就会有学习语文如鱼得水的感觉,等到那一天,我们将会发现,学习语文原来如此简单,语文学习原来如此有趣。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余映潮著.余映潮阅读教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私立幼儿园在日本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及启示 下一篇: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