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

时间:2022-03-10 06:54:00

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

摘 要: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具体可按照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的基本模式进行,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整体感知

观文如同观人,只有先观其全貌,才能知其品质。对一篇文章,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才能走进文本,品析出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教学重视感悟与体验,而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特级教师钱梦龙明确指出:“整体感知(感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因此,把课文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理解课文内容还是进行语言训练,都必须切实把握这个整体,否则,就会出现挂一漏万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又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整体感知可按以下基本模式来进行。

一、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这是整体把握文本的第一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通过初读,学生能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这个环节可采用“拟题”的方式。

如在教读课文《变色龙》时,可让学生通读全文后,重新给文章拟个标题,并对此稍作解释。学生可拟为:①“奉承多变的奥楚蔑洛夫”。理由是: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时,言行举止变来变去,在不断变化之中,奉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②“狡诈多变的警官”。理由是:奥楚蔑洛夫来回变化了好几次,一会儿夸狗,一会儿又说把狗弄死,这些说明他多变;而且,他在每次变化时,又总是为自己找到比较好的借口,这又说明他非常狡诈;③“荒唐的奥楚蔑洛夫”。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又那么说,对狗的态度忽上忽下,对郝留金的态度忽左忽右,做法十分荒唐。从拟的这些标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都能把握住文章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并扣住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变”。为下面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教学《散步》时,也可采用“拟题”的方式。标题可拟为:①“整个世界的分量”;②“生活之美”;③“小路亲情”等,这些题目都能突显文章的主要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读者能窥见其中的奥妙,能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学生为课文另拟标题,无疑是一把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另拟标题必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在对文本内容高度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被调动出来,实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除了“拟题”外,还有直接概括、多角度概括、辨别文体、梳理线索、编写提纲等常用的方法。

二、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

经过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整体把握后,再通过对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即通过分析局部字、词、句、段与全文整体的联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这一步主要是拓展辐射,围绕初步感知,理解文章思路,揣摩文章的关键。

1.找关键词

如读小说《变色龙》,不难找出,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是“变”。随着狗的主人的不断变化,主人公的态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不断地变化中,一个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沙皇走狗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2.抓关键句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篇幅长、内容多、时间跨度大,但只要把握了中心句“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全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中心句为纬线,把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巧妙地编织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又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主题深化,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事业、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3.品关键段

有些文章,只要抓住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段落进行重点分析,再辐射其他段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分析、概括,连缀起来,就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比如在教学《社戏》时,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入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那夜的戏未必好看,那夜的豆也未必好吃,可“我”为什么如此留恋?“我”留恋的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感知,学生就会明白“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和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以及那独特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农村都未曾见到过、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又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理清思路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围绕我们一家对于勒的态度谋篇布局,因此,在阅读课文时,关键是找出能体现我们一家对于勒态度的词语和段落,把握行文的精巧。这样,清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由此,学生不仅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而且能为分析菲利普夫妇性格特征找到依据。

不论是词、句、段,还是思路、结构、写法,文本都是以点带面,通过局部一个“点”,辐射到全篇这个“面”,了解到这点,就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

在局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回归整体,进行综合归纳,结合阅读所得,领悟写作主旨,这才是对写作意图的感知,是从感性到理性深层次的感知,这样对文章的感知才是圆满的、完整的。

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开篇揭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要写背影?首先是“背影”出现的背景。文章开头叙述祖母的丧事和父亲的赋闲及亏空,给“背影”敷上了暗淡、凄凉的灰冷色彩,暗扣“背影”。在此基础上,文章具体刻画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厚爱,特别是父亲买橘子过铁道时映入“我”眼帘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接下来是父亲离开时,“我”眼望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对前文的描写起了较有力的补充作用。最后是在文章的结尾,“我”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又回扣篇首“背影”。文章四写“背影”,四写“眼泪”,前后呼应,不仅显得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上造成一种回环之美,而且在内容上深化和突出了中心,使学生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情动而辞发”,自然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读写结合,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坚持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种对语言感受的灵敏性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私立幼儿园在日本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及启示 下一篇:略论贵州地戏面具和藏戏面具的异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