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热点面面观

时间:2022-09-14 02:15:25

华君武:悄然逝去的时代牛虻

2001年6月13日上午9时,著名美术家华君武在北京友谊医院因心脏衰竭,永远搁下了他的画笔。

《讽刺与幽默》主编徐鹏飞说,华君武以画政治漫画为主,《讽刺与幽默》就是华老起的名。而对于近些年来曼画的搞笑倾向,华老也观点鲜明:不反对搞笑,但必须要有教育意义。有人形容华君武的漫画“刀刀见血,入木三分”,因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但在他看来,“讽刺是永远需要”的,是天经地义的事,自从人类出现了劣迹丑行,讽刺就相应而生,而漫画家就该具备这种独特的视角。华君武生前强调:“你人要正派,不正派的人,你连缺点都看不出来的人,你不要做漫画家。”

在人生最后30年里,除了画画,华君武先生还做了一件自认为很重要的事:道歉。从15岁发表处女作,直至93岁停笔,大半个世纪以来,每个重要的时刻他都能从中找到坐标。也正因此,在特定的时代,华君武也难免会用漫画作棒子,打向自己的同志。以至于在人生最后30年里,几乎每一次个人展览,华老都会“忏悔”:50年代里,我画了不少错误的画,伤害了不少同志……他不仅曾几次当面向丁玲道歉,80岁时还专程去山东,寻找当年自己伤害过的一位老贫农。他一次次地自揭疮疤,一次次地疼痛,正如浴火重生。

素材运用:华老甘愿做我们这个社会的牛虻,毫不留情地针砭时弊,即使得罪了一些人死也从不退却。然而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年代里,对此,华老没有去掩饰,而是将批判指向了自己。在一次次真诚的道歉中,我们感受到了华老崇高的人格魅力。

话题拓展:人格 道歉 正视错误 直面自己

张炜:呕心沥血20年成就史诗巨著

作家张炜呕心沥血20年创作的450万字、39卷、归为10部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最近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这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最长的一部文学著作。张炜说:“它源于我的挚友的一个真实故事,我想沿他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全部实勘一遍,我想抵达那个广大区域内的每一个城镇与村庄,记下那里的自然与人文。”

1987年,张炜开始了系统的行走计划,他收集的笔记和录音资料就有十

几大箱。他曾两次徒步冒雪翻越胶东半岛地区。他还自修了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数十本田野笔记。为了专心写作,他把自己封闭在深山的陋室里,把饭分成7天份额,然后放在冰箱里冻起来,吃的时候用蒸锅热一热。几年中,他每天的3顿饭几乎都是这样。有一年深冬大雪封山,他差一点冻死,朋友发现时已经高烧卧床3天了。他甚至在遭遇车祸、术后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仍然带着氧气瓶坚持写作。

张炜追求一切的完美。在写作《你在高原》的20多年里,每部作品的改动都在15次到20次不等,其中足以伤筋动骨的巨量改写也不下五六次。其中的几部,他竟然改写了30多遍!张炜正是靠着超人的毅力和耐心,最终铸成了这部巨著。

素材运用: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作家张炜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一座高峰,坚守着作家乃至所有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他的巨大成就源自对写作的严肃态度,源自认真而执著的创作精神。

话题拓展:成就 严肃 毅力 完美

吴冠中:不免丹青的画坛巨擘

2010年6月25日晚,画坛巨擘吴冠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大师与世长辞,却留下了他对艺术之美贯穿一生的苦苦追求。

艺术无价一捐再捐

2008年,年近九旬的吴冠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紧迫。他将87幅画作捐赠给上海美术馆,并且对执行馆长李磊说:“我有两件事必须完成。”这其中的一件就是安置自己的毕生画作。

晚年的吴冠中,作为当时中国健在画家中身价最高者,在艺术拍卖市场上,画作不断创出天价。今年6月,他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拍出了5712万元的最高价。如此巨大的一笔艺术财富和物质财富该归属何处?吴冠中用一次比一次大手笔的捐赠,回答了人们的疑问,也引起了激烈争议。在吴冠中看来,最好的归宿就是让作品回归人民。“这些画我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拿出来,许多人要买,我不卖,我要把它们留给国家。我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吴冠中的得意门生赵士英感慨地说:“很多艺术家的子女为了争画会产生很大的矛盾,但吴先生只给自己的子女选了几幅作品作纪念,其他的都捐出去了。”

蜗居陋室创造不朽

吴冠中的家就在北京方庄一处老居民楼内,这是一个两居室,一入客厅就可以看出主人在生活上的简朴,几乎没什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几年,与平常人家无异。吴冠中的学生张小平说,老师对自己很严厉,治学非常严谨,却极少批评学生,教学多以鼓励为主。在生活上,老师非常质朴,多年来从未见过老师打的。无车接送时,老师只会乘坐公交。他经常穿着一双球鞋出门,穿衣也很随便。他对自己不感兴趣,从不爱拍照,也不爱照镜子,因为“觉得自己难看”。吴冠中也曾告诉记者,去外地写生,别人不是把他当成修雨伞的就是当成修鞋的商贩。

列火性情仗义直言

吴冠中曾说,还剩两件事要做,另一件就是“要讲真话”。2007年,吴冠中的“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曾激起轩然大波。“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美协、作协、音协、文联、画院这些机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每年花掉多少钱,没有统一的数字。现在搞改革开放,应该取消这些机构,或者停止财政拨款,让它民间化,谁都可以办协会。”吴冠中当时有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社会是不养诗人、画家的,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是成长不起来的。

不负丹青“毁”画到老

吴冠中有一个保持多年的“毁画”习惯。他的画如果自己稍不满意,哪怕已经完全画好,裱好,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因为他有一个坚定信条:“不满意的画绝不能让它流传出去,否则会害人。”他的画价极,高,随便哪一幅都、能卖出几百万元。所以,行家们说,他每毁一幅画,就等于“烧毁一座豪华房子。”可是,他却始终不肯改变这个习惯,是画到老,“毁”到老。据了解,吴老一生有两次大的毁画经历,一次是1966年,一次是1891年,特别是后一次把200多张作品一起烧毁了。

素材运用:“捐献作品”“讲出真话”,吴老晚年的两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在艺术上追求完美,对物质生活难得糊涂,吴老的价值选择对金钱至上、利欲熏心的当代社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警醒。

话题拓展:奉献 仗义直言 追求完美

上一篇:胡善国24材料作文设置一例 下一篇:低碳,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