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时间:2022-09-14 12:58:46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同日,美国银行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公司;随后,美国国际集团的信用等级被下调,标志着美国陷入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随后,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危机成因的价值观分析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现有关于危机成因的“形形”的分析背后,本文认为,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历史观和社会观的缺乏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超越纯经济层面的根本原因,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价值观的扭曲

价值观是人类行为的深层次依据。美国人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圣经》中的一个寓言来反映,即“马太福音”中关于远行的国王和三个仆人的故事。在经济学上,这个故事常被称为“马太效应”,对它的一种解读是:“如果不把别人的钱掠夺到自己手里,自己手里的钱就被会被别人掠夺。人们需要拿别人的本,赚自己的钱,否则就会贫穷。”在这种理念下,利己、拜金、享乐以及挖空心思地掠夺就成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

历史证明,美国社会一直将上述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隔岸观火”,同时向作战双方放贷,大发战争财;找准时机适时加入战争,获取了更大的政治收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战胜国和战败国,经济实力均严重受损,而美国则获得了长足发展,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占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60%。

为保护既得利益,美国推动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试图从金融制度上保证上述价值观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顺利实施。《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他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大大稳固了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实质是美国控制下的国际金融体系,在控制了国际金融体系后,美国通过货币发行进而控制了整个世界经济,以下数据可以作为例证:1980~2007年,美国财政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1%上升至116%,换言之,美国财政债务约为16万亿美元,这可以认为美国政府已经在技术上破产,但由于美元特殊的地位(全球美元储备占比64%,美元交易占比83%),其他国家拥有大量的美元债权,使得全球各国不得不共同负担美国人的大量消费,同时分担美国人的债务。实际上,美元的升值与贬值均是美国在不同时点掠夺世界财富所采取的不同方法而已。

由此可见,美国以自己扭曲的价值观作为行为依据,控制了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货币及其发行权,从而造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不平等现状,同时也为自身的高度负债消费提供了可能,从而为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因。

历史观的缺失

历史可以“明鉴”,历史同时也是一种有选择的记忆。美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对纸币历史的认识和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反思存在不足。

纸币发明于我国宋朝,被称为“交子”,但没有被普遍采用,直到清朝仍然以银元作为货币,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宋朝发明“交子”是因为与辽、西夏等国战败后,赔偿了大量白银,贵金属缺乏,严重影响到货币流通。但商人随即滥印纸币,导致纸币不能汇兑,朝廷随后自行印制纸币,仍迫于赔款压力而大量印制,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条件下,造成经济崩溃。元朝统治者没有吸取教训,仍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同样无节制发行,很快政权更迭。以后的明朝与清朝都看到了纸币发行的带来的“灾难”,因而禁用纸币。由此可见,使用纸币必须要遵守货币发行的规律,即发行量应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当。但是,美国以其“肤浅”的历史认识,凭借其经济霸主地位,滥发美元,使得美元不再是单纯交易的工具,而成为一种产生财富的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宋朝、元朝的经济悲剧。不同的是,在经济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全世界均为美国发行纸币提供财富支撑,进而受到波及,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对重要的历史事件,美国同样缺乏深刻反思。房地产行业在20世纪得到了重要增长,但房地产泡沫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打击,如比较著名的三次房地产泡沫:上世纪20年代,美国房地产泡沫催生国内经济危机,进而导致了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企业纷纷倒闭,产生了高达6000亿美元的坏账,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使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在东南亚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中,香港共计损失了约八万亿港元。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同样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仅仅是历史的简单巧合?本文认为,世界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国不断更迭的历史,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和深刻的历史反思能力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深层次原因。

社会观的缺失

从社会观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是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单一社会观造成的。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各自宣传自身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均把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作为施政方向,但两者有所不同:美国为证明其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用未来的财富、用全世界其他国的财富来实现自己的施政目标,推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为此,美国成立了“两房”,专门用于投资住房,而“两房”又把资产进行了证券化操作。苏联解体后,美国“拯救世界”的单一社会观念占据了明显优势,美国利用美元优势让全世界为其选择的社会制度买单。同时,由于过度美化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美国社会成为了过度消费和借贷消费的社会,进而为此次危机爆发埋下祸因。

本质上,经济问题不是简单的利润问题,也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利益关系。换言之,社会具有多样性,如果为了建立单一的社会制度而运用“巧取豪夺”他国权利的方法,肯定会引发严重的问题。

综上,此次金融危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危机,而是美国价值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危机”,以及在这种“三观”下产生的借贷消费经济模式的危机,也是对美国的信任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危机是“斗争”的结果,平息危机需要进一步的“斗争”。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世界经济出现衰退。虽然危机的根源在美国,美国必须反思其“三观”。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世界经济力量彼此消长的过程中,怎样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使全球性危机转化成我国发展的契机,值得认真研究。

正确看待国际“盛誉”,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充斥”高调赞扬我国的声音,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对中国态度友好,赞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些赞美。以前述价值观为基础的美英等国,一致主张本国利益至高无上,却在陷入危机时“盛赞”中国,其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中国分担其损失。我国虽然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GDP仅占全球的6%。因而,在危机中,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才是唯一的选择。

推动建立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稳定机制和货币发行限制机制,防止货币滥发

如前所述,美国式价值观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条件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发行制度。虽然从目前来看,尚没有某种货币能取代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因此继续支持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是我国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但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必须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呼吁规范美元结算和美元发行,防止危机的再次出现。

结合我国流动性管理实际,审慎运用金融杠杆

当前,我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尚不存在全面的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主要集中在中央财政、大型国企、以土地财政为主的地方财政和部分先富阶层,而占企业总数80%左右的中小企业则存在流动性的严重不足。由于大型央企能得到商业银行的优先支持,其流动性一直过剩,而中小企业普遍“游离”于信贷系统之外,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不够明显。因此,我国应审慎运用金融杠杆,防止造成流动性结构的更加失衡,引发虚拟经济结构性膨胀甚至全面膨胀,进而造成资产泡沫和产生危机的潜在风险。

反思高投资增长方式,审视房地产投资及消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投资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原因包括:人均消费水平低,内需不足,需要投资拉动;审慎消费观念下的高储蓄率为高投资率提供了物质基础;保持经济增长成为高投资率的政治基础。在长期中,高投资率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严重削弱了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当然,从短期来看,加大投资已经成为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然而这种“加大投资――结构失衡――为应对危机继续加大投资”的恶性循环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顽疾”,必须深刻反思长期以来依靠高投资率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房地产投资是目前投资中的重要部分。理论上,以满足消费为主的、存在适当泡沫的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但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投资以股票市场和土地财政为主,房地产投资成为各级政府增加GDP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由于成为相关利益环节参与主体而失去了独立性,导致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力被削弱,造成经济泡沫甚至过度膨胀。因此,必须调整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政策,引导对房地产投资的理性回归。

(作者单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财务部)

上一篇:父子集(2) 下一篇: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