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时,怎样与孩子相处?

时间:2022-09-13 09:13:13

【前言】心情不好时,怎样与孩子相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对于情绪,如果我们重视它、理解它、尊重它、引导它,那么就不但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还能利用一些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令人生更丰富多彩。因此,当情绪暗潮汹涌时,我们不要自责,不要压抑,暂时的压抑只会换来日后更大的爆发,要学着安抚它、接纳它。我们善待自己情...

发脾气可以,

但有些话一定不能说出口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觉,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事后又特别后悔、自责,发誓下不为例。可是到了下次,重蹈覆辙,为此痛苦不已。是啊,父母是人不是神,谁都有心情不好、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这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而不至于伤害孩子呢?

首先,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愉快满足还是愤怒悲哀,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正常的人必然是有情绪的。情绪不是问题,只是症状,反映出情绪背后有些问题需要处理,就像额头发烫是身体有病的症状,但不会是额头本身的问题。

对于情绪,如果我们重视它、理解它、尊重它、引导它,那么就不但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还能利用一些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令人生更丰富多彩。因此,当情绪暗潮汹涌时,我们不要自责,不要压抑,暂时的压抑只会换来日后更大的爆发,要学着安抚它、接纳它。我们善待自己情绪的方式也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其次,脾气可以发,但有些话一定不能说出口。那些打击孩子信心、伤害孩子人格的话,务必要咽回去。

这些话包括:

1. 恶言,如“蠢家伙”“傻瓜”。

2. 轻蔑的语言,如“没用的家伙”“瞧你那样儿,一看就成不了大器”。

3. 过分责备的语言,如“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4. 压制的语言,如“闭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5. 强迫的语言,如“你必须……”“我说不行就不行”。

6. 威胁的语言,如“你要……我就……”“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

7. 哀求的语言,如“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

8. 抱怨的语言,如“你怎么死不悔改呢”“你怎么又……”。

9. 贿赂的语言,如“你若考双百,我就给你买那个漂亮的洋娃娃”。

10. 讽刺的语言,如“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这些消极的话,在特定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涌入我们头脑时,先别急着说出口,想想这些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你就不会轻易说出口了。

我深知这些话的杀伤力。我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10岁的小女孩看上去精神颓废,死气沉沉。她原本是一个多么活泼开朗的女孩啊,缘何变成这副模样?她说,她5岁那年,妈妈说的一句话改变了她。那时,她特别爱跳舞,也喜欢穿裙子。一天,她想让妈妈给她买一条公主裙,不料妈妈轻蔑地瞟了她一眼说:“看你那两条粗腿,难看死了!还穿裙子?”从此以后,她就变得自惭形秽,自卑极了。连自己最亲爱最信任的妈妈都那么看不起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逐渐颓废,最后整个地萎靡了。

这件事深深震撼了我,促使我在对孩子说出每一句话之前,都要稍微斟酌一下,凡是否定的、消极的话坚决不说;凡是积极的、正面的话多说。

学会这5招,

就能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

当心情不佳时,内心的骚动会令我们坐卧不宁,这时处于弱势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我们的出气筒,我们会没事找事,借机指责孩子,以发泄内心的焦躁。而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望着你,感到无辜和委屈,进而产生愤怒、仇恨的情绪。这是做父母的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不忍心伤害孩子,是不是就意味着必须压抑自己的情绪呢?非也。

下面是我在育儿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应对不良情绪的办法:

一、暂时隔离。和孩子相处时,你意识到自己即将发脾气,赶快走开,做一些其他的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自己心平气和了再去面对孩子。我在辅导女儿学习时,发现怎么教她都不会时,我就会失去耐心,胸口有团火在燃烧。眼看火越烧越旺,我就会让自己离开一会儿,看书或者做家务,眼不见心不烦,很快心情就平静下来。总之,在情绪不好时,我们不要面对孩子,以免情绪炮弹走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而且,生气时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人在生气时,接通的是“原始脑”——不是选择“战斗”,就是选择“逃跑”。我们用“原始脑”不可能做出理性的思考,会说一些过后就后悔的话。所以,在处理问题前,我们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理性思考时再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

二、提前预警。有时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惴惴不安,但表面上若无其事。孩子并不知道你的内心正涌动着惊涛骇浪,他天真地来和你打闹,向你撒娇,你的恶劣情绪可能会瞬间爆发:“烦不烦啊?快走开!”孩子一定会愣在那里,惶恐不安,一向温和的妈妈怎么突然变得像魔鬼一样?是我做错了什么吗?孩子因为害怕可能会哭,而你一听到哭声更加烦躁。怎么办?我们不妨把自己的感受提前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不好,想独自待一会儿,请你不要靠近我好吗?”或者告诉孩子,你目前心情不好,让他先到别处玩一会儿。因为你的坦诚,孩子不必战战兢兢,他会体谅你并会配合你。

等你心情变好时,别忘了回到孩子身边,给他一个拥抱,说:“宝宝,妈妈现在已经不生气啦!谢谢你刚才那么配合我,谢谢你帮助妈妈赶走了不愉快!”我有时会对孩子说:“妈妈现在要生气了,得赶紧离开一下,你别担心,妈妈过会儿就好了!”10分钟后,我再通知孩子:“妈妈现在心平气和啦,你出来吧!”

三、对事不对人。当孩子做了一件让你很生气的事情时,你免不了会批评他。怎么批评要讲究策略,批评的内容要就事论事,不涉及孩子的人格。当孩子玩筷子时,你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地训道:“你干啥呢?说过多少次了,不能玩筷子,你怎么就是不听?你没长脑子啊?你不想活了是不是?”你的每句话都以“你”开头,把孩子批得体无完肤,孩子的心灵遭受重创,而且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们应该就事论事:“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玩的。不吃饭的时候,筷子应该待在筷笼里,而不是你的手里。让它们回家,好吗?”这样说,没有指责孩子的人格,只是说事,而且重点在于引导孩子怎么做。孩子听后,不会产生恐惧和内疚,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四、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里,含蓄、内敛被视为有修养的表现。然而真正的修养不是压抑情感,而是心里没有不快。我们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不习惯表达自己,而是倾向于指责别人,把责任归咎于他人,似乎这样会让我们心里好受些。但是,逃避责任,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好处呢?直视内心,将它诚恳地表达出来,做真实的自己,才利己又利人。例如,你新买的玻璃杯被孩子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得粉碎,你气愤难当。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瞬间你辛苦买它的功劳消失了,你从中获得的愉悦感不见了,你的钱白花了,时间白费了。你心里真想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没长眼睛吗?你知不知道这是我新买的?我还没用呢你就把它摔了!你怎么搞的?”转念想想,数落完孩子,杯子能恢复原状吗?孩子能长记性吗?责任全在孩子吗?意识到这些,我们就不会信口开河地对着孩子狂轰滥炸了。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关注问题的解决是更积极的策略。我们可以这么对孩子说:“妈妈新买的杯子摔碎了,好心疼、好难过啊!但这不能全怪你。现在你能不能把簸箕和扫帚拿过来,把这里收拾一下?”事情已经发生,不如从中吸取教训吧——以后要把易碎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五、尊重自己。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尊重孩子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尊重,是娇纵。尊重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让我们来看看该怎样尊重自己。允许孩子对你(或者别人)不尊重,是在害孩子;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或者他人),并不意味着你要用指责、愤怒的方式来惩罚孩子。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

那该怎么办呢?假设孩子跟你顶嘴,说了一些让你伤心气愤的话。你要知道,虽然你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同时这样做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你可以稍后再找孩子谈。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让心情平静下来。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稍后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方法。然后,我们一起努力,找到对你对我都尊重的办法。”这些话透露给孩子的信息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父母同样需要孩子的尊重;我无法接受你对我的不尊重,不代表我会撤回对你的爱;当我感受到不被尊重时我会怎么做;当你能够尊重我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处理情绪。

其实,父母只要本着尊重和爱孩子的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去应用上述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上述技巧的运用,为孩子提供了可供模仿的榜样,孩子很快就能从我们身上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步入良性循环,我们和孩子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

上一篇:小班化背景下美术档案夹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宝宝耍心眼巧父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