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要有好心情等

时间:2022-06-11 11:00:52

现代医学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状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反之,心理状态不佳时,药虽对症却难以奏效。

某患者与丈夫闹纠纷后情绪抑郁、闷闷不乐,食不香,睡不眠,常觉胸闷胁痛,脘腹胀满、暖气。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服药数帖未见明显效果。医生询问后得知,其丈夫对其服药漠不关心,从不过问,便劝其丈夫协助治疗,仍按原方服药。复诊时患者面带笑容,诉已基本痊愈。究其原因,是其丈夫回家后主动煎汤熬药,端茶送水,问寒问暖,百般体贴,使患者郁闷渐开。

某患者由甲医生治疗开方,服药后觉得疗效不明显,又找乙医生诊治,服药后竟然疗效特佳。其实甲、乙两位医生所用药物相同,只是前者开的是中文处方,后者开的是拉丁文处方。患者误以为后者开的是进口药,迷信进口药的心理起了作用。

又一患者在某专家门诊看病,服药后见效。复诊时专家认为只需巩固疗效即可,便让身边年轻的进修医生开药。可患者对这位年轻医生不信任,回家服药后无明显效果。后又找专家,专家仍用同样药。只是把药名改了一下。患者服后很快便治愈。

以上种种现象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这说明心理状态不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药物功效的发挥。药物是一种客观实体,应该说在相同条件下它对某种疾患的疗效也是相同的,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患者如果不信任某种药物,即使是对症良药,用后疗效也可能甚微。而服用他信任的药物,即便是一般药物,却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医生开相同的药物处方,由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不同,疗效也就可能有所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医生开的只是“安慰剂”,而效果却颇佳的原因了。

那么,为什么心情不佳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呢?科学分析认为,患者心情欠佳时,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减弱,细菌、病毒在体内繁殖力就增强,此时药效的作用就相对地被削弱了。当患者心情愉快时,人体内气血运行比较通畅,药物有效成分相对畅达,因而疗效就比心情坏时更强。

如果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种子的话,那么心理状态就是这种子赖以生长、开花、结果的土壤。作为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取得病人对自己的信任。作为患者,则应当保持乐观的情绪、豁达的心态。如此这般,就能让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结出治愈疾病的丰硕之果。

平哮宁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

史锁芳

组成:薤白 射干麻黄全瓜蒌桃仁杏仁海风藤僵蚕枳壳冬花

主治:开泄豁痰,解痉平喘。主治发作期支气管哮喘。表现为胸闷、喘逆、喉间痰鸣、咳嗽咯痰、痰白、口干、面晦唇暗、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舌苔粘腻,脉弦滑等。

解析:支气管哮喘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易致气闭痰雍。正如明代杂病大家朱丹溪所谓:“哮喘……专主于痰”。故以薤白为君,开泄通阳、泄浊化痰。全瓜蒌宽胸开结、清化痰热,射干利咽散结,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降逆,共为臣药。海风藤、僵蚕祛风止痉,枳壳理气解痉,桃仁活血化淤,冬花止咳平喘,作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宣痹定喘之效。

加减:临床上哮喘表现复杂,故须辨证后灵活加减。若痰热明显,加黄芩、苦参等以加强清化平喘之力;若伴胸胁胀痛,可加柴胡、白芍疏泄肝气;若湿浊较甚。可加藿香、佩兰、川朴等芳化降逆;若见泛恶喘促,可加苏子、桑皮、半夏、陈皮。降逆和胃;若见腹胀便秘。可加大黄、川卟通腑降逆;若顽痰胶粘气道,可加海浮石、蛤壳、萝皂丸软坚化痰;若痰滞血淤较甚,可加白芥子、旋覆花、水蛭、川芎,加强入络化痰化淤之力;若痉挛喘迫明显,可加地龙、蜈蚣或全蝎以息风止痉;若痰滞久而化热伤津,痰粘难咯,可加天花粉、芦根清养生津;若见纳差、便溏等脾虚之候,则,-j-j~苍白术、党参及二陈汤健脾助运,以杜生痰之源;若见腰酸乏力、老年喘哮、肾气不足之候,则可加补骨脂、胡桃肉等补肾纳气,上以治标实,下以固根本。

上一篇:常服心痛定 须防副作用 下一篇:与癌症患者谈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