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21:43:06

心情散文

心情散文篇1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一生创作诗歌、散文、小说颇丰,还有许多翻译成果。《小桔灯》创作于1957年,是作者冰心57岁时的回忆录。

《小桔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5年重庆郊外的真实故事。那时正逢白色恐怖,人性扭曲、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国民本文由收集整理党特务在统治中心重庆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小姑娘的父亲王春林便是因为参加地下党的工作而“失踪”,母亲受牵连遭殴打而卧病。春节前一天下午,她到山上的乡公所楼上打电话,找大夫给妈妈看病,适逢“我”去看望朋友。于是,有了这场萍水相逢的缘分,发生了小桔灯的故事。

十二年过后,作者仍念念不忘那盏小桔灯,于是倾尽深情,诉诸笔端。《小桔灯》体现了冰心一生的信仰:爱的哲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生活在她的笔下曼妙生花。《小桔灯》全文平实而秀美,从容而灵动,如泉水般缓缓流淌,如诗句般娓娓道来,处处流露着同情、爱怜、互助、匡扶的美好情感。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寥寥数语,勾勒出战乱年代基层政府的状况,阴暗仄仄的楼梯,简陋寒酸的布置,有部可供联系的电话。政府尚且如此,何况贫苦大众?在一个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往往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作者对黑暗社会虽未针砭一词,但字里行间分明透露着强烈控诉。在作者那颗细腻柔软的心里,满是对苦难同胞的同情与热爱。

“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短短不足百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家徒四壁、黑暗拥挤、寒冷萧条的家庭环境,让人心有戚戚,疼痛落泪。小姑娘的妈妈脸侧向里,乱发丛生,血痕斑斑,病卧床上。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环境描写,例如“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其中“迷茫的山景”、“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越发阴暗的天气”、“微弱渐暗的炉火”、“黑暗潮湿的山路”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弱者处境的同情。具体到对小姑娘的同情、爱怜之情,文中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

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短短的,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这段文字简明精炼、要点突出,将一个瘦小、贫困、懂事、怯生的小姑娘刻画得栩栩如生。

文中对于“我”与小姑娘之间互助、匡扶的行为、情感也有许多生动的描述。

当“我”看到小姑娘正在费力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时,急忙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当“我”得知小姑娘要给医院打电话时,连忙问她“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当她摇了摇头说正想问电话局时,我赶紧帮她找到了医院的号码。作者用几铺直叙的语言、一连串身体力行的动作表现了一种雪中送炭、不计回报的情谊。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帮助,她在欣然接受之余,虽然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一声谢谢,但已深深地感念于心。

当“我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时,“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一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的感情跃然纸上。偶然相识的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在一个雾色迷蒙的黄昏,成了“我”心中唯一的牵挂。就这样,生出了去探望她们的想法,也许“我”可以奉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帮助,至少可以了却“我”心中真实萦绕、挥之不去的挂念。于是,“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对于“我”曾经的帮助,突然造访的情谊,小姑娘铭记于心,知恩图报。当“我”把带来的桔子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时,她拿了其中一个最大的,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剥开了它,“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此时的“我”,也许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曾领会她这样做的用意。直到“我站起来要走”时,谜底终于被揭开。“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因为外面山路渐黑,路滑难走,她把刚刚的小桔碗用麻线穿起,用竹棍挑着,放进一段点亮的短蜡,做成一盏小桔灯,送给即将离去的客人。“我”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特殊的剥桔方法都只为了这盏小桔灯。“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仿佛一束温暖的光线,照亮了“我”多愁善感的内心,照亮了“我”未来前行的路。

心情散文篇2

我又自心自遂无数彷徨

我的心 我的梦 我的缘

离别的时光却又如此短暂

爱恨互相交织,恬静的梦飞翔

我犹如一只轻盈的蝴蝶翩翩起舞

三次的彷徨带我走过了天长地久

我看到心连着星星又连着心

我将思念寄托在moon上

我喜欢自由我喜欢飞翔

花心花蕊散发着弥人的花香

瞧地久天长

有多少的心光星语

蓝天啊白云

轻举双手为我欢呼

我希望自由

我喜欢留连

曾几何时

不知那情人的心里可容纳着我

我静心期待

我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星光星(心)语

如果未来

我有个梦

想要把人世间

美梦连在一起让明天的道路

如果是七色花的传说

我祝福天下父母心

快乐生活

如果坚强

如果希望

如果祈求

我与蓝天白云

大海 …。

向他们的一切

说一声

要自信

要坚强

未来的明天更幸福

更广泛更灿烂

有笑容的今生

是有今生的笑容

我希望把心连着心

星连着星

心情散文篇3

关键词:散文;诗意;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中国的现代散文发展过程中,抒情散文与“诗意”紧密相连,具体表现在现代文人积极追求散文的诗意与诗化的创作普遍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诗意”通常应该是解读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的关键之一,亦应该是新时期文人追求的艺术精神的相应表现。

一、抒情散文的历史流变

回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阶段,一般意义上的散文观念尚处于从一般散文体向文学散文体裁进行过渡的阶段。1917年,刘半农先生最先提出了“文学散文”的概念。随后在1921年,周作人先生通过介绍外国的“论文”,并率先把文学散文第一次称做“美文”,成功引导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抒情风潮。通观“五四”时期的文人对散文“抒情”的认识往往不及“记叙”与“议论”那样深刻。但因为“五四”是思想观念解放的标志与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人个性与情感解放的发端,因此得以最早给散文划出一块“抒情”的园地。他们通过撰文或是通过翻译来强调散文的个性方面与感情表达,进而强调散文的抒情特性,因此散文的“抒情”功能才逐渐得到认识,并进一步发现了散文与诗在抒情方面存在相通之处,众多作家开始在散文创作中进行“抒情”与“诗”的境界追求[1]。

新时期的抒情散文实际上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发展至今,在本质上是文学个性化生长历程,尽管对散文抒情境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是诗意却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散文艺术目标。不同的作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诗意追求与抒情风格,有的表现为生命哲学的诗化,有的突出审美意象与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在语体上,抒情散文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诗意体验,作者用诗人的眼光与诗人抒情,从而决定了类似于诗人散文表现出最集中的诗意。新时期的抒情散文因文体的唯美精致、流畅优美和及人化诗意的言说表达方式,抒情散文已经迎来了发展的大好契机。

二、新时期抒情散文的日常生活化诗意

抒情散文的日常生活化诗意源于儒家“诗教”理论。在传统文化的儒家“诗教”理论尤其强调的是文学艺术在伦理道德教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而且其出发点实际上是“诗言志”。儒家强调的“诗言志”不是一般性的抒发个人感情,一般是带有社会目的性,进一步发挥诗的美谕作用,即通常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突出其核心目的与作用。新时期抒情散文要实现这种教化作用,仍然必须遵守“温柔敦厚”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相应的美学规范。新时期抒情散文在艺术上鲜明地将抽象的理念诉诸于感性形象并且加以暗示,很好地在生活化方面形成了以含蓄委婉为上的独特审美传统。具体表现在散文的实际操作上,尤其讲究托物比兴与借景抒情,在生活化层面即事明理,从而具备讲暗示与重寄托的审美特质。

抒情散文的日常生活化诗意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抒情散文作为最贴近实际生活的常见文体,当然日常生活本来应该是它的主要题材与内容。相关的作者并非沉沦于日常生活的真实,而是把散文力求变成具有诗意的生活文体。一般在新时期的抒情散文创作与初衷和做诗并没有根本性区别,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抒情与言志。一般是把诗的理解自然地融入到对日常生活行为的密切关注中。新时期抒情散文通过挖掘日常生活所蕴含的诗意,从而使得散文表现这种诗意成为真实的可能。但是,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趣,自然应该建立在较优厚的物质生活基础与相应的“闲适”与“优游”的生活态度之上,这种“优游”的精神,实际是受到庄子“逍遥游”的传统精神的进一步滋养,进而以生命诗化的方式来自如地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超越[2]。新时期抒情散文以诗人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且用诗人的情慷去体验生活,进而在散文中用作诗的方法去表现生活。

三、新时期抒情散文的浪漫与象征化诗意

新时期抒情散文的浪漫与理想化诗意。新时期抒情散文追求理想与浪漫化实际上是作者群体的一个共同心理倾向,他们从个人理想之境作为起点出发,对散文创作的题材中的自然与人生进行尽可能的美化与浪漫化的文学处理,从而使这些创作题材更多地服从作者情感真实的原则,并非还原生活现实以本来的面目。抒情散文追求的只有美和不美,至于情真事不真等情况并不妨事。新时期抒情散文的浪漫与理想化的诗意多数表现在下列抒情意象之中,如大海、星空、湖色与霞光等,通常与所要表现的理想的生命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希望对自然之美描写,通过对美的意境的传达,力求促使读者发现身边无所不在的自然之美、母爱之美与童心之美[3]。一般对大自然的描写总是虚怀甚至带着崇拜心理,特别留心捕捉各种景观特有的风姿神韵去进行浪漫化和理想化处理,深刻地感悟人与自然间充满灵性的默契与交流,在散文的诗意中把自然万物进行生命化与性灵化。新时期抒情散文对理想与信念追求的单纯与浪漫,自在表现人生的洒脱,自如抒写浪漫的生活,并力求追求人生的完美与健康。抒情散文表现的理想属于人生信念,而浪漫则是人类情感释放的独特特性,散文蕴含的浪漫个性与追求自由理想的得以完美结合。

新时期抒情散文的超现实与象征化诗意。散文具有超现实与象征化,主要是因为散文的非写实性的特征。一般传统的抒情散文是通过寓情于事、触景生情与情景交融的方式进行传情达意,散文作者的叙述主要对真实发生过的情与事进行再现,而且力求反映是真实世界。新时期的散文在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与情感的真实表达不再通过上述真实方式来表现,而是更多地采用了集象征与隐喻等方式,巧妙地把内心世界的情感通过一个现实世界中没有的而是虚构出来的意象与情境来进行展现。新时期的这类散文尤如现代主义诗歌与象征诗剧一样,其自身展现的情境实际上是心灵世界投射出来的象征意义的幻像,具有超现实性,从而在总体上的表层意象与深层所指的关系是象征与被象征的特殊关系,因此抒情散文的表意显得更加复杂、沉潜与含蓄。

总之,新时期抒情散文的诗意是其重要特点,同时也是解读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关键之处。新时期抒情散文的诗意真实反映现代文人普遍追求散文诗意与诗化的创作追求,折射中国现代文人的主流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说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11.

[2] 钱穆.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M].三联书店,2002.79.

心情散文篇4

【关键词】引导;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课改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1. 议论性散文写作

1.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1.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1.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2.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2.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2联想丰富 。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2.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2.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2.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第二,记物散文模式。开头:叙述自己与事物的关系;议论事物和自己。中间:描写物件,分出层次,细致动人。联想发挥,重大意义。结尾:发表议论或感慨。

心情散文篇5

关键词: 散文教学 整体阅读 应用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教学的核心之一,也是教学考核的重点之一。传统的散文教学长期沿用孤立、静止的分析方法,教师习惯于从字、词、句到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加之散文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关注的都是文本的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忽视对散文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厚内涵的整体感悟,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刻板化的弊端,这样的阅读不利于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而整体阅读观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理念。整体阅读观与散文本质相契合,对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价值,将为散文阅读教学开拓一个新的视角与空间。

一、整体阅读教学观概说

笔者拟从以下两点分别阐述:

第一,整体阅读教学观的内涵。整体阅读教学观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侧重对文本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理念。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上,它强调教学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重熏陶、重体悟、重思考、重探究,在落实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保证教学目的的可实现性。因此,整体阅读理论从根本上避免教师“满堂灌”和“大放羊”两种极端;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避免条分缕析,碎片式的解剖,注重阅读对学生的熏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情感,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有通盘考虑,教学设计有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有整体性认识。在整体教学观下,形成了诸如“整体感知”、“感悟”、“顿悟”、“体验”、“领会”等阅读术语。

第二,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1.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整体阅读教学观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把文本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艺术生命,强调阅读应该建立在整体意识之上,实现对文本的整体观照,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注重文本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文本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血肉联系。[1]2.强调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结合。整体阅读教学观要求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 立足于对文章的整体观照,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解析。3.强调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整体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独到理解和情感体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开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从而激活旧知,唤醒情感,训练方法,培养能力,建构新知,完善自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二、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再审视

鉴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本文对散文定位在狭义的散文概念层面上,即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取材广泛、笔法灵活、文笔丰富、情文并茂、真实生动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文学样式。散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和议论随笔等。与其他体裁相比散文具有以下特质:取材自由、手法自如、行文自便以及语言自美。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散文的丰富和发展,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日益突出。文化散文、历史散文、抒情散文、写意散文等不同形态的散文出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不仅为中学语文提供了丰富的文本,也使得中学语文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趋向的发展而更新,众多语文教材和读本彻底实现了从文体为单元向主题为单元的大突破。可以说,快速发展的散文,充当了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带路人,承载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使命,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世纪初先后推出的新课程标准,打破了过去原有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新突破,也对散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设计的主体性。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不是放在阐释文本上,而是要通过对散文整体性的把握,重视散文本身,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2.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模式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僵化。散文教学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条分缕析的结构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知体悟。3.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效果的实践性。新课标更加关注教学效果的实践性,关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何具备发展力和创造力。散文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最佳形式,散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外的延展,通过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感知,才能得出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感受,才能得到个性化的体验。

但是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当前散文教学,主要存在散文教学的碎片化、肤浅化、刻板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以肤浅化而言,教师把语文知识的掌握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置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于不顾,课堂时间被词的认知、语法的分析、修辞的辨别所挤占。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阅读教学的目标局限在解释和理解“语义”上,仅仅立足于文章本义的诠释,把文章的阅读理解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旨、四特点”的肢解模式中,将丰富的文章内容抽象为很多简单的概念,使阅读活动陷入肤浅化。

三、整体阅读观对散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散文,不同于小说和戏剧,不是通过艺术虚构或者情节冲突来展示故事和塑造人物,而是在叙事或者抒情中,通过作者对自我心灵的内审和追问,融入作者审美的生命和人生感悟,所展示出的作者的人格世界、审美韵致。整体阅读教学的特征和散文的本质品性深切契合,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因而颇具价值。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散文与整体阅读观的契合。表现在这样几点:1.散文文体的自由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文体的自由性、非规定性,使碎片化的阅读难以把握问题特质,只有通过整体阅读教学,才能把握和领会散文的问题特征,领悟到散文文体的活力和创造性。2.散文题材的广泛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题材的丰富多变,决定了散文阅读只有通过整体把握,才能概观全貌,达到对散文的整体把握。3.散文解读的多元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要实现散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必然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反应,容许不同阅读的存在,而整体阅读观正与此相适应。4.散文美感的特殊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的笔调往往充溢着一种浓厚的情韵和气氛,独特的意象和意境,构成散文的美学境界、艺术情韵。只有通过对散文进行整体阅读和把握,通过心灵的对话,才能在感受作者的凝聚在整个篇章中的情绪、气韵,顿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散文独特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第二,整体阅读在散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整体阅读应用于散文教学,可以突出散文诗性的特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自由独立的人格;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意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感,让学生在熏陶感悟中丰富心灵、提升境界。具体可分为四点:1.突出语体风格,有助于整体语感的增强。2.突出整体情韵,有助于审美情趣的提高。3.突出文体特征,有助于思维力创造性的激发。4.突出价值关怀,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第4点而言,散文是作者最逼近心灵,展示作者主体世界的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平冷,都与作者的性格和自我相关。散文意义生成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整体阅读教学注重对这些人文因素的挖掘,突出散文的文学性、审美性、生活性、文化性,就是要以文本中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来熏陶感染学生,充实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整体阅读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散文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引入整体阅读结构,可以建构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散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谈及:

第一,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有三:1.重视学生的情意活动,丰富审美情趣。2.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淬砺思维品质。3.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创造力。以第3点而言,传统阅读教学主要是对课文进行解剖式阐释,很少考虑应采取什么方式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具有主观特征的感受、体验与创造,即重视文本本身各局部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而整体阅读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高度重视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并通过这种情意活动的参与,实现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提升,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实现从文本阅读到体验创造的提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的,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至少应培养和发展学生以下五种能力: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以及阅读创造力。

第二,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散文教学中,要克服传统散文教学的局限,发挥整体教学观念的优势,教学设计及教学方式上应遵循这样几种基本原则:1.联系性原则,即在散文教学中,不能“目无全牛”,而要“全牛在胸”,着眼于全文的内容、脉络、构架、主旨、特点这些篇章上的宏观认识,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2.主导性原则,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认清主旨,把握散文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3.合作性原则,即在散文整体教学中,课堂不仅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更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交融、通过散文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自流淌温情、展示诗意的时空。4.模糊性原则,即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阅读创造性,就必然要避免盲目照搬教参资料的做法,更要避免以教参资料作为唯一标准进行评判的简单做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独立性思考。5.留白性原则,散文整体教学的留白艺术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上深度与广度的留有余地,教学方式运用上的惜墨如金,教学方法使用上的收放自如,教学节奏把握上的抑扬顿挫,教学情感调动上的戛然而止,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游刃自如等等。

第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要实现散文整体教学的目标,实现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讲求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策略,是方法,更是智慧,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具体有以下四点:1.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切入策略,包括从线索、文眼、关键句、情感基调四方面入手,来把握整体。2.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解读策略,包括朗读、提问、解读、分析、品味等多种解读策略,这些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常常是综合起来使用,很难将其截然分开。不同的教学策略,应用在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强化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的。3.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拓展策略,散文教学的有效拓展延伸可从语言品味处、从情境迁移处、从问题生成处、从情感体验处、从感悟挖掘主题处、从文本空白悬念处进行。散文整体教学的拓展,体现在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拓展、由自我体验向自我超越的拓展、由情感体验向理性分析拓展三个方面。4.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散文教学的评价应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方面进行,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不以考试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依据。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教学步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 、观点和情感”。 因此,散文阅读教学的操作过程可以实施这样几个流程:阅读预期整体感知品读研习整合反馈拓展延伸。以“品读研习”而言,这个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关键,品析文本,通过重点品味文本语言,具体探讨关键问题,感悟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课文的内在性的精神联系,领悟文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审美话语层、艺术意象层、艺术意蕴层这三个层面的透视,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达到品文而悟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第五,散文整体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尚有些问题需要注意:1.要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即既对散文文本进行整体感悟和理解,也要对文本细节进行揣摩和品味。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单一性,散文教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在坚持整体阅读教学的思想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习任务建构与实施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3.教学设计中的整与分,提倡把散文作为整体来教,但并不意味着要一次性把课文教完,而是要讲求连贯性、次序性,采取分课时、分部分进行教学。分课时、分部分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两种方法。4.教学实践中的引导与启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在实施整体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引导,要设计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意识等思维品质。

建立在中外理论基础之上的整体阅读教学理论吸收了优良的教学经验,避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本文通过探索分析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对散文阅读做出了符合阅读心理发展规律的总结。诚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都有其特定内涵和相对的长短优劣。整体阅读教学是比较优秀的教学理念,但是也不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的万能钥匙。散文整体教学并不否定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方法,整体阅读观应该是成为一个教学前提准则和教学思维品质,在此烛照下实现散文教学的最优化,相时相机灵活恰当运用其他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如何克服整体教学的局限性,汲取其他教学方式之长,科学有效地综合使用,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散文教学的新目标,进一步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上,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心情散文篇6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情感 体验 引领

在江苏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中,《现代散文选读》是作为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对中外现代散文的艺术面貌有大概的了解,对散文的艺术特性有初步的认识,积累散文鉴赏方面的经验,唤起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所选的散文都凝聚着作者的深情,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抓住了情感,就抓住了探究现代散文的钥匙。学习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散文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探究,感悟情感,提高学生的情商。

一、挖掘文中的情感,感受现代散文的魅力

《现代散文选读》共设置了六个模块,以情感为标准区分,每一模块所选的文章的情感有相同之处。“活生生的这一个”模块主要表现人际间的至情:父母子女的亲情、对师长的尊敬、对友人的关爱、对古人的仰慕等。“难以忘怀的故事”模块主要表现对往事的缅怀之情。“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模块主要借助自然界的事物表达对人物、自然的深沉感触。“文字绘出的图画”模块主要是表达对大自然造物的礼赞之情。“人与物的对话”模块主要借助物表现人对往事生活的眷恋之情。“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模块主要通过议论表达人对物的情感、理解并上升为哲理去感悟人生。对于每一模块文章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引领学生挖掘散文中的情感资源,特别与学生情感世界相关联的资源,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链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欲望,深入文本中,才能真正感受现代散文的魅力所在,让散文的情感光辉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中母亲对“我”情感的两面性――既严厉又温情。这与学生父母对他们的情感一样,学生能够谈谈自己的感受,容易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情感,母亲对他的爱护、严厉,就会清晰地浮现母亲的光辉形象,才能体会文章虽然文字质朴、事件平常,但情感真实而伟大,这就是令人敬佩的魅力所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送考》等教学也和本文一样。

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引领课堂

诗专情,其实散文也专情。《现代散文选读》的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对散文中情感的体验,以情感引领现代散文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文本、与现实生活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其破解散文内涵的密钥,突破现代散文教学的难点,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知识、智慧、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学生在课堂上用心体会文中的情感,自己的情感也会受到触动甚至震撼,精神上也会接受洗礼。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上人随心动,心随情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探究、交流活动,课堂教学将活跃而高效,成为学生、作家、作品情感交流的平台。

例如学习王英琦的《看社戏》,首先要突出文中情感:对艺人们艰辛生活的同情,对底层弱势群体生存的礼赞,对生命平等的尊重。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农村艺人们的表演和生活状况,也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所见到的表演情景,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带动学生体会文中底层群体的不易和生存的努力,从而理解作者对尊重生命平等的呼告。让这种情感理解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会使文本解读的重点得到突破,让这种情感引领学生走入现实生活的底层,关心身边的底层人、普通人、平凡人,还原生活的平凡、真实,才会使学生懂得生命平等的真正含义。

三、拓展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现代散文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拓展,延伸到群体、生命、人生、现实生活等,回归情感的本源,呈现情感的抽象性、上升性。学生的情感正处于复杂的培养期,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处于升华期,这两者是情感的两大方面。通过散文文本情感的鉴赏、拓展体验,让学生的情感接受生活的洗礼,加深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深层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例如刘鸿伏的《父亲》,文章写了父亲的质朴与关爱,将父爱之情写得炽热深沉、哀怨动人。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描写父亲质朴的细节及表现父爱的事情。首先让学生感受文中父爱情感真挚,对文中情感加以拓展:父亲的质朴可以拓展为对土地的眷恋、对城市的恐慌;父爱可以拓展为人性的真爱之情等,接着让学生谈谈父亲对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过去不在意的父爱,让情感回归,浮现过往的生活场景,再次回到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得到升华,心理感悟也会深刻而真实,文中的情感就会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四、披情入文,为情而文

高中生大多在作文时对如何自然地表达情感仍感到难以把握,《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散文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是最好的例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散文无论是写人、记事、抒情、写景、状物、议论等都注重情感的自然、巧妙的流露,让情感随所写的人、事、物、景的出现而自然宣泄、抒发。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作文优缺点的情况,选取适合学生学情的抒情方式指导学生,让真实的情感融入文章,让他们的文章是为自己的情感宣泄、抒发自然迸发而作。既不是干瘪的叙述、描写,又不是嘶哑的煽情、无序的表达,不是为文而文,而是因情而文、不得不文。

例如学习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时,文中是为抒发对人生的“变”与“常”的体悟,保持对未来预约的希望。这一情感作者是借助菅芒花为文的,所有内容都由情感引领。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助菅芒花可以预约而人生是不可预约的特性抒发思想情感的,拓展指导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一个意象、事物及它们的特性、发展变化、前后对比等抒写心中的情感。如要抒发友情的长远,可以用树木的长青、天地的久远来表达;抒发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可以借助家中的老屋、农具、护子的动物等来表达;抒发对青春的礼赞,可以借助花朵、朝阳等来展现。让学生心中的情感在现实中能找到可以寄托喷发的外物,从而迈向为情而文的境界。

心情散文篇7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现代散文作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现代散文具有情意浓郁绵密、文辞优雅华丽、富于情感和哲理的特征,给初中生展现出极其丰富的、多彩纷呈的情感和艺术世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丰富优美的散文世界之中,就要分析阅读现代散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下,更好地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气质和审美涵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散文作品;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10-01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之中,大量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作品极具文化特质和生活优雅的气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要从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教学入手,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欣赏能力,而不是单纯禁锢于对散文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语文现代散文作品来谈谈具体的阅读指导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广大同行一起研究探讨。

一、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教学之中,教师通常着眼于对散文字句的分析,沿袭固定的阅读套路,指导学生进行散文的品读。这样无法使学生充分感知现代散文作品内在的语言之美,长此以往,学生感觉对散文作品的学习味同嚼蜡。同时,在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作品教学中,还存在对知识点加以笼统化或割裂式的教学,教师将散文的主题或修辞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和分析,而对散文作品的整体之美却相对忽略,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散文自身所带有的独特文学气息。另外,部分教师在对现代散文作品的教学中,还将其等同于小说、诗歌的教学,对散文进行段落概括、人物分析、心理描述、主题归纳等,而缺少了对散文的阅读、欣赏和感悟。

二、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作品阅读指导策略探索

1.明晰散文作品的文体分类

教师在对学生现代散文阅读的指导中,首先要让学生明晰散文的分类,如:以事件叙述和人物描写为主的记叙性散文;以写景状物、表达内在情感的抒情性散文;以典型事例阐述哲理的说理性散文。在明晰散文的分类之后,还要充分感知和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明晰散文灵活而不拘一格的写法、凝练优美的语言。

2.通过阅读找寻散文的线索,梳理文本结构

在阅读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和脉络,要找寻散文中联结为整体的某一事物、事件、情感、精神、行动等,通过一定的标志性线索,探寻到作者内在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一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寻到“背影”这一线索,在“背影”的线索和脉络之下充分感知文本中所流露出来的父子相爱、相怜之情。又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散文《台阶》一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寻找出散文中的“台阶”这个线索,并由此感悟散文的组织结构:(1)散文中与“台阶”这个线索相关的语句有哪些?(2)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什么特定的事件?(3)理解语句“我们家的台阶低”表达的含义及作用。(4)散文之中如何以“台阶”为线索实现各种事件的链接?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体悟,可以充分感知父亲渴望在社会上获得尊重的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

3.赏析现代散文,体悟思想和精神意蕴

在对初中语文的阅读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并领会散文的思想和精神意蕴,全面感知和把握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体味散文的主题深度。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散文作品《散步》之中,就以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家庭散步,探讨了尊老爱幼这个亘古常新的伦理亲情。在指导学生运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阅读散文时,教师可以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寻找散文作品中最能够打动你内心的地方,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和体会。”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之下,学生寻找到许多涉及伦理亲情的内容和细节,感受到散文中四口之家的浓郁亲情,体味到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和美德。又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散文《一面》之中,作者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独特的描述,由此也意蕴鲁迅的人物性格,通过“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等词句,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光明磊落、斗志旺盛、顽强不屈的性格特征,在作者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外貌描写之中,可以使学生感悟到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和顽强品质,抒发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真挚情感。

心情散文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散文;鉴赏

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在古代跟骈文、韵文相区别,在现代跟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它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究竟应如何去教学,我认为应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成鉴赏课。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体现语言特色的原汁原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特别是名家作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去鉴赏散文呢?

一、鉴赏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并且,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承认了散文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的特征。

散文贵在意境。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必须要有所依托,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因事明理。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 “意境”则是这二者交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景物与作者心境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给读者以美感的艺术画面。读《荷塘月色》,感叹作者笔下美景,那“淡淡”的月色,那“像亭亭的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正象征着他此刻的心境。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尽管景色“今晚却很好”,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在此,作者欣赏到了“无边的荷塘月色”,心中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眼前的美景仅使他暂得偷闲,那暂时排遣却又不能完全排遣的几缕淡淡的忧愁始终缠绕胸中。怀着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心境,不正和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丝丝相扣吗?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二、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与韵文相比,散文如日常谈话般率性真诚,随意自由,外国散文中有所谓絮语散文,随笔散文,我国现代有谈话风散文,有所谓“闲话”、“杂谈”类散文类别,在强调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谋而言。的确,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径的灵活多样上,散文可说还胜诗歌一筹,因此,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贴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在阅读中怎么才能实现散文的这种审美功能呢? 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和体验:阅读之后,在一定的艺术直感的支配下,艺术意象重现,与作者之间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在兴奋中获得共鸣的,这时候虽不求甚解而心绪飞动,虽掩盖而毕而余味无穷……,这是在值得鉴赏处自然形成的“兴奋点”。在朱自清的《背景》中,作者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那与我们司空见惯于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异?又何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愉悦?此时,唯有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切意会到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长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那种不忍不舍,满怀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达到部分地接受作品的地步,关键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沿什么途径入手、探幽,也就是说,鉴赏散文的情感美,不但要“通其情”,并且要“晓其理”。

三、鉴赏散文的哲思美

散文的哲思美,是浸融于散文艺术中的哲学思考,是对于存在世界的发现和真理的追索,也是散文艺术的升华。哲理以思索的形式进入散文文本,不是对某种哲学思想的机械阐释,也不是对其功利使命的僵化演绎,更非传声筒式的说教。而是以本真的生命体验,以深邃的精神创造,以特殊的艺术魅力来表达创作主体对于世界、人生、艺术的执著追求,敏锐感悟,并试艺术化为生活、求知、处世的真理,使阅读——接受者在美的欣赏中感悟世界的奥秘,人生的真谛自然而然地接受散文家的审美情感,并与之同构,了解“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的启发的思想和意图 。

长久以来散文以记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在这个种根之上,才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因此我们可以说,散文是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这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这句话适用于散文。

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无论作者或读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而,无论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脱不了注定的死角。但历史社会文明的复杂性却时时提醒人们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诠释世界,无限纷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着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

当然,鉴赏散文的哲思美还必须留意到它与散文的意境是魂体相依的,不可以孤立地抽离开来品读而妄自衍生出某种概念。

四、鉴赏散文的风格美

散文作为一宗文学体裁,其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作家又有着不同的审美艺术追求与开拓,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散文审美风格,散文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散文作家的语言风格上,优秀散文作家语言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冰心的散文,文笔细腻、柔和、委婉、清丽、典雅,自成一格,被誉为“冰心体”;朱自清的散文,文笔委婉深切、谨严细微、真醇朴素,具有“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林语堂则主张“谈话风”,所以他的散文语言则显得朴素亲切、清新活泼,“像淡抹素服的小家碧玉”;叶圣陶、丰子恺的散文创作,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过描写自己身边的琐事来表达、领略人生百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平淡、朴实、亲切、自然,没有慷慨悲歌,但不乏人生理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轻重缓急,层层铺排,用词显出清新重叠之美。如:月是“静静的”,水是“脉脉的”,树是“葱葱郁郁的”,叶是“田田的”等,加上全文数十处妙喻连珠,精当贴切,相映成趣,全文一切“景语皆情语”,无处不情景交融,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堪称散文绝唱。

总之,散文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必须在掌握要领的基础上,多读多悟,进而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只有潜心研读,持之以恒,鉴赏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

上一篇:复试通知范文 下一篇:培训计划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