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精品专业建设探析

时间:2022-09-13 02:17:01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专业建设探析

摘 要: 精品专业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引擎。精品专业具有独特性、前瞻性、效益性等特征,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中职学校特色发展,满足受教育者的现实诉求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基本动因。精品专业建设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导向,拓展自主空间;以学校为依托,注重内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效应。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精品专业 内涵发展 人才培养

专业是基于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构建的一个人才培养的平台,精品专业指具有卓越的市场表现且产生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应的专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精品专业的建设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正在精品专业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在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精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事实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正在发生转型,有研究者指出:“职业教育不再是针对某项或一组具体的工作活动进行的培训,而是为学习者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其任务是在学习者个体与其未来工作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1]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品专业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更好地把学生导向一个工作世界,并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精品专业的特点

1.精品专业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重要追求。所谓独特性就是学校专业构成体系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学校其他专业的鲜明特色。特色战略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理念,这一理念自然也可以体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中。精品专业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等方面。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其质量的特色要求过程实施具有特色,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必须具有独特性,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持续创新,这才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与基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要通过用人单位的检验与评价。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更加需要具备创新意识、高度的适应能力的人才。因此,精品专业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培养过程的独特性和毕业生的社会评价。

2.精品专业的前瞻性。

精品专业的前瞻性,即指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主动贴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配置专业,拟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市场。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在专业设置初期充分调查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未来的就业市场前景。前瞻性要求专业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精品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必须关注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及时地调整课程内容,体现出本专业前沿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突出专业建设的“亮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预期及发展趋势确定培养目标,并且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确保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是具有发展性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3.精品专业的效益性。

精品专业要从学校专业集群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品牌与支柱专业,效益性是必须重视的关键指标,而精品专业的生命力与推动力也主要体现在其效益性上。纵观职业教育发展,没有哪一所学校在建设精品专业过程中能回避效益性,毕竟职业教育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依赖于生源学费上的创收。一般来说,在没有预期效益的前提下,学校不会投入大量人力、设备开办精品专业。效益的问题涉及投入与产出,基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教育类学校在建设精品专业过程中一般会依托企业的支持与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企业与校方专业效益的双赢。

二、中职精品专业建设的动因分析

1.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精品专业的性质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之初必须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寻找精品专业建设的线索与启示。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智力与技术支持无疑成了精品专业的建设的重要动因。中等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2]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推动力,要求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满足市场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中职学校存在的基础,也是学校价值的体现。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向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知识、技术。

2.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重要内容,于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成了中职精品专业建设的重要动因。从逻辑上来说,精品本身就意味着某种吸引力。精品专业意味着某个专业凭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或某所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通常表现为某个专业的吸引力。精品专业的吸引力要求在专业设置时要立足于学校的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彰显专业的独特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职业教育的本质来看,精品专业的建设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仍然是工学结合的问题。如果在工学结合上没有突出的表现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研究者指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不仅仅是优势资源的互补,教学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按照企业需求优化专业。[3]精品专业的建设就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3.促进中职学校的特色发展。

特色发展是许多职业学校正在探索的发展道路,而精品专业建设能够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发展。专业的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精品专业的建设与规划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发展潜力,学校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很多学校纷纷制订未来的发展规划,将品牌意识融入到学校管理中,以特色专业争取到更多生源。学校的特色发展要求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的提高。学校对精品专业的遴选必须是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定位,有利于学校优势的发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重点建设与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通过突出重点,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4.满足受教育者的现实诉求。

专业是用来培养人才的,而人才是有诉求的。满足受教育的诉求是精品专业建设的持久而根本的动力。当今时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职教育目前社会认可度不高,部分原因在于毕业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发展后劲不足,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岗位的要求。因此,精品专业的建设需要职业学校未雨绸缪,培养目标的设置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感、专业技能及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在精品专业的打造过程中,力求于适应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同时在课程改革始终要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主线实行,为学生做到“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课程内容要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点就在于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做到“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切实进企业,教师要切身深入企业,真正发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

三、中职精品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1.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一方面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各项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为学校专业的设置提供数据支撑,尤其是对具有好的市场表现的专业进行鼓励,制定相关的措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政策方面的扶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宏观的指导。如通过设立专业发展基金、提供奖学金、降低学费标准、提供就业优惠政策等手段干预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选择专业的行为,确保冷门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能满足社会需要。[4]另一方面,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审批与评价考核,调控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能够有效地避免市场经济运行造成“过热”现象导致的人才剩余、资源浪费的局面。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布局必须合理。

2.以市场为导向,拓展自主空间。

中职教育具有地域性的特点,生源多数来自于本地,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会在本地就业,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中职教育同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也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也最明显。主动面向市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5]以市场为导向,专业的设置要针对地方具体的经济建设,统计分析地方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应该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地方资源优势为依托,立足于地方支柱产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急需人才。

3.以学校为依托,注重内涵建设。

精品专业建设需要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能否办出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素质高低成为了专业建设的关键点。教师的水平影响教育观念是否新颖、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影响很大。中职学校需要“双师型”的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另外,精品专业建设还需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引进品牌意识,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校企合作解决了中职学校在新资源方面的短缺,学校与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在实验设备及实习基地的建立方面,大多数都是由行业企业来为学生提供,学校可以从企业中聘任有经验的技能娴熟的技术人员为教师,专兼职结合。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和改造专业的新途径,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提供今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6]

4.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效应。

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必须要把握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才能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实施培养计划时,必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生为本就是指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及教师选聘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精品专业建设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为中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需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升学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时,教学内容必须兼顾学生对这两个方面的需要,将着力点放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精品专业建设被认为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但是,精品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的许多方面。因此,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在精品专业建设这一问题上,更需要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战略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精品专业尽管表现出一种精英主义,但并不排斥和影响其他非精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相反,精品专业的建设能够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提升某种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

[2]刘斌.办好特色职业学校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6-29(7).

[3]钟伟.实现从学校到岗位零距离对接[N].中国教育报,2009-4-3(2).

[4]高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5]斯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5.

[6]易继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问题及策略[J].科教导论(上旬刊),2010(06):84-85.

上一篇:上海璟雅被检出pH值超标,企业表示积极改进 下一篇:独立书店的寒冬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