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与经济差异角度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

时间:2022-09-13 02:51:14

从文化与经济差异角度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

【摘要】中国加入WTO,按照WTO电信基础谈判协议,承诺对国外放开电信市场。这样,电信就由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产业跃变为竞争行业。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通信市场潜力巨大,无疑成为国外众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方面有较大优势的通信企业竞争的重点。入世后,中国电信业首当其冲,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

【关键词】移动通信;文化;经济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107―1.5

一、从文化的差异及决定因素角度分析

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熏陶,使中国人的主要人格特征表现为:人格内向和从众性,这些内在特征是长期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的影响,现有中国消费者“超我(以至善为行为准则)”的发展相对强大,而“本我(以快乐自我为行为准则)”的适当释放程度不够。由于中国社会的文化一直强调社会的共性,不太鼓励个性的过分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普遍看重社会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很多社会道德规范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限制了人们的部分行为,再加上中国消费者本身性格内向、从众性高的特点,形成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独有的外显行为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价格敏感度差异大、表达方式含蓄、掩饰性高、内外表现不一致。而且加上法律等人们可以直接感受的约束,中国消费者的娱乐方式相对较少,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

但是从社会的发展看,随着整体文化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一代在发展独立性、个性等方面的意识普遍加强和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娱乐休闲方式也将增多。因此,随着外部环境可变性较大,尤其是显性条件部分的可变性更大,社会文化的变化速度虽然稍差,但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社会目前对个性发展的接纳度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在中国移动通信业务现阶段市场上,娱乐类的内容成为主体,尽管从长远看,这些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但在现阶段确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因此,在设计开发业务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外部环境的可变性,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差异大,虽然收入水平的变化很快,但消费者的人格特征却比较稳定。

二、从经济中的国家差异角度分析

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的电信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信网络规模与用户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在国家的整体部署与推进下,中国的电信业通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重组整合等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家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 000美元),与此同时,人均收入水平也持续增长。尽管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将为中国电信市场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信息产业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中国的电话普及率还很低,远低于欧洲一些国家的普及率。

因此,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业务市场需求,即在一段时间内传统的语音电信业务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虽然近几年来一系列的电信改革对中国的电信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三家电信运营商在市场格局中没有形成平等竞争与有效竞争的局面。目前,业内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我国的电信业正在呈现一种独特的态势,即竞争力集中。具体而言,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影响正日渐严重。中国的电信产业竞争力正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而且这种集中的态势越来越显著。显然,这种格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并伴随着我国通信行业前进的步伐而逐渐显现的。

虽然我国的通信业仍然在不断前进,但“一家独大”的格局对良性竞争或是市场竞争效率的影响将逐渐制约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因此,找出形成这种集中格局的历史原因是解决问题之本。具体来说,造成竞争力向优势产业集中有其行业固有原因及外部原因,首先是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的替代作用不容忽视,这一作用造成了我固定业务运营商发展增长速度的放缓,竞争力下降。其次,外部原因则又体现为不同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率的差异及行业监管的法律制度的缺失。

从全球范围的行业运营模式来看,当市场处于寡头垄断或“一家独大”的完全垄断及双寡头垄断时,往往会在利润极大化的目标下形成一种“共谋价格”合作瓜分市场,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中国移动是在1999年从中国电信(原)分离出来的,在其成立之初,其所获得的就是优势资产[原中国电信在其成长过程中依靠当时政企不分所积累的强大的物质资源如办公场地与机房,普遍覆盖、频率资源丰富的网络,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技术),良好的财务资源及原有的庞大的用户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移动是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中国电信剥离出来,其同电信监管部门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发展政策上、影响其业务发展的(频率)资源上就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中国移动的企业竞争力之所以能迅速增强与扩张,除去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管理、营销方面成功的因素,上述因素成为最重要条件。

反观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它是一家等于从“零”开始却又肩负打破电信垄断历史使命的企业。翻看其在成立之初的数据,仅靠13.4亿元资本艰难起步,到1995年时网络覆盖仅局限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技术力量薄弱,发展业务的基础GSM获得网络频率资源仅占移动的1/6等。尽管其在成立之初获得一定的相对经营政策倾斜,但当这种政策管制伴随着价格的放开,其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中国联通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时期,受发展战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下降,收入增长率一直低于中国移动。而中国移动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革新,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建立领先的企业文化,反映在市场与企业价值上,就是经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此消彼长,两个竞争主体的经营效率产生了明显的差距,也就导致两个企业竞争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利润绝对数值方面,两者相差几十倍。中国移动基本上一家独占了高额的移动产业利润,所以就形成了“一家独大”局面。

由于中国移动在市场上的“一家独大”,同时电信运营商又各自为战,这就形成企业大打恶性价格战局面。拥有绝对市场主导地位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以其强大的市场支配力可有力打击其竞争对手,中国联通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以低价格(甚至是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竞争,因此,整个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零和博弈”现象。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R.库珀,(美)帕梅拉•S.辛德勒著,郭毅,詹志俊等译.商业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永明,何兴,李骏,王琳,张终茹 .未来3G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J].移动通信,2007,31(4).

[3](美)查尔斯•W.L.希尔著,周健临译.国际商务:全球市场竞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黄芬.引进、吸收、改造和创新――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四部曲[J].通信世界,2007(25).

【收稿日期】2010年8月19日

【作者简介】张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析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