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时间:2022-09-13 12:30: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摘 要: 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宗旨。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精髓和灵魂,是凝聚师生的力量源泉,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渠道,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拓展途径 素质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建设进程中形成的,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内在精神和外部形象的综合体现。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活动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优化知识结构、丰富课余生活、拓展能力素质、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活动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育人目标、贴近大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培育大学精神,拓展育人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浓厚兴趣,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和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先锋,它通过孕育和营造良好职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学生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德育导师、辅导员)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规模与效果、内涵与外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党政工团等部门密切配合,营造了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明确,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与学校长远发展、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突出育人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形式精彩纷呈,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充分发挥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导向作用,育人成果凸显。

2.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共识。

毋庸讳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阵地。但由于课堂教学受设施、内容、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存在诸多局限,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起到课堂起不到的作用。其次,校园文化是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必须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多种能力,诸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完成的,只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培养和锻炼。最后,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每个学生既能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又能不断汲取精神养料,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完善个人人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精神。高校应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牢牢抓在手中,并在政策、制度、资金上予以保障。要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育人目标,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素质培养;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广泛开展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科学设计各项活动,围绕育人主题,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主题突出、阳光向上、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1.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要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把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双管齐下,形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合力。理工科应当更多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学生要适当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真正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地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

2.科学设计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参与面广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系列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去,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启迪、感情熏陶、生活体验、审美愉悦和道德升华。利用清明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感恩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和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继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4.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体现校园文化、景观、环境的和谐美。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入学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建好校史陈列馆,提炼好校训、教唱好校歌、设计好校徽,并举行校史知识竞赛,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成功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牌等达到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树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2]孟丽菊.高小校园文化模式的建构[J].云南师范大学高教研究,1999,(2).

[3]朝阳.高校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1).

[4]刘永春.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上一篇: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及其转变途径的思考 下一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