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时间:2022-09-12 07:09:45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思维塑造能力较强,但同时也有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给出几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思路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应试教育的倾向,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抑制。数学课堂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教师要充分以各种手段与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这种强大的推动力驱使学生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探索新知识。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训练与培养,而这正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数学教学的任务,共同决定了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有必要且更具优势,广大教师理应对此予以重视。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7~12岁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始初阶段;到了9~11岁,儿童的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由此可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初步的思维培养的有利时期,为此教师要好好把握,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

(1)在速度中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些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在会算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计算速度,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比如在教授学生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让老师读题、学生复述,然后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或者是出示卡片,让学生在见到题目的时候直接说出得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字特征的敏锐观察力。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口算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法则及定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探求新颖的教学方式,争取在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变化中培养。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总是以原有的那些旧知识为基础的,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学生会运用到以前的经验。就数学知识而言,它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能够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就能从一道题中寻找到多种解法,实现从一题到多题的转变。这样教学,既可以鼓励学生将已有基础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鼓励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人思想的直接体现。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体现的,一个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如果口齿清楚,表达有序,就说明他的思路很清晰。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言语训练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体现了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抓住每节课中和学生的交流机会,以言语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历由示范―帮扶―练习―独立表达的过程,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是开启想象和思维之门的钥匙,问题的产生能够让学生一种寻找答案的冲动,能够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渴求,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极具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这个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重点结合教材中的疑难点进行。数学老师需要在课前做好设计,激发学生对这些重、难、疑点的思考,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以便能真正掌握新课中的知识。老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方式受到正确引导,从而得以有效发展。如在“梯形面积”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他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找出梯形计算公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思考最终找出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自信,探索欲望将更强烈,并在探索过程中找到快乐。

4.鼓励自主探索,加强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芦光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周刊,2014.3.

[2]郑江龙.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学周刊,2014.5.

[3]焦艳.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赤子,2015.3.

上一篇:导轨桁架的内力计算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