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一汽“侵权门”背后

时间:2022-09-12 03:45:34

大众一汽“侵权门”背后

2012年7月,大众汽车通过境外媒体消息,以大众匿名高管名义指控中国一汽对其发动机和变速器侵权。随后的一段时间,事件逐步发酵,大有对簿公堂之势。4个月后的11月29日,在佛山一汽-大众新工厂,大众和一汽双方对外宣布和解。

大众与一汽“侵权门”因何而起?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其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利益冲突?4个月的时间,“侵权门”从开始的沸沸扬扬到以温和化解告终,背后体现了哪些利益关系?

事件前因后果

隔空控告

2012年7月27日,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的报道称,大众汽车在华管理人士了解到,一汽仿造MQ 200变速器及EA 111发动机主要部件,共涉及四项专利,用于本公司的车型。此后大众宣布将对此报道内容展开调查。报道还指出,一汽已经在长春建设了一家工厂,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大众的专利技术生产汽车。

大众认为,一汽将把该变速器用于奔腾B50车型;这款A级车已经出口至俄罗斯市场,与大众旗下斯柯达展开竞争。大众因此可能将直面来源于自身技术的挑战。

口水战

2012年8月底,大众独资DSG工厂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了奠基仪式。让舆论哗然的是,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向随行的德国商报公开评论 “侵权门”,他强硬表示,“和侵权案相关的一汽工厂位于中国长春,我们正密切关注此事,将进行实地调查。在中国我们也会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如果的确有问题,我们会找到合作伙伴,但是我们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一汽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侵权门”爆发后表示,一汽最新自主研发的系列发动机,如4GB和4GC项目,其先进性都已超过EA111发动机,“一汽没有必要剽窃一个已经过时的发动机技术。”

据大众汽车方面表示,从2010年开始,大众方面就已经关注到EA111发动机在华被侵权事宜。2010年12月,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已经就此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对话,后者允诺将进行调查。2011年春季,一汽集团答复大众时表示,拷贝EA111发动机乃是一名研发人员个人的过失,此人对部分事项造成误解,需要“严厉批评”。

德方理由是,一汽在长春发动机工厂打造的国产发动机与大众EA111发动机“仅是毫米级的数据缩减,且进气门位置都一样,绝对是该产品翻版”。

和解

大众和一汽之间的这场口水战,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最后以和气化解收场。

11月29日, 一汽-大众在佛山召开董事会议,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兼CEO马丁・文德恩和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出席会议。大众方面否认了一汽方面存在侵权行为。徐建一强调,一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长期以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从未损害对方利益。

据了解,大众所称的源自EA111发动机平台中的1.6L发动机确实搭载在国内销售的大众多款主力车型如宝来、Polo、明锐、晶锐上;而一汽自主品牌奔腾B50亦搭载1.6L发动机,并已在国内销售。但一汽方面并未透露该款发动机的出处,以及后续出口俄罗斯市场的B50车型将搭载发动机的具体身份。

大众之意在“股比”

从始至终,大众在这次“侵权门”中都扮演了主导角色。实际上,随着一汽-大众合资期限的临近,大众方面在合资企业的话语权把控、进口车领域提高主动性的要求也显得越来越强烈。有段时间媒体报道大众有意收回奥迪在华进口车销售权。

大众中国副总裁苏伟铭曾表示,合资前二十五年和后二十五年,大众的打法肯定不一样。

近年来,大众对其在一汽-大众合资公司中40%的股比开始耿耿于怀。1991年成立的一汽-大众是国内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当年合资企业的股比确定为一汽集团占60%、大众占40%。彼时大众选择40%的股比,也是源于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形势还并不明朗。随着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大众提高合资公司股比的愿望愈发强烈,也利用各种机会冀望实现提高股比。

早在2003年,大众就曾表达过提高股比的要求但未能如愿。

2011年,大众借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再次提出股比重置要求。其后,事态向有利于大众的方向发展。2012年有报道称,一汽-大众股比调整事项已通过国资委、商务部和发改委这三大主管部门的批准。不过,据称中方由于舆论及各方的压力开始摇摆,最终大众股比调整一事没有最后落定。

在整体增持不顺的情况下,大众开始寻找其他出路。据了解,在一汽-大众佛山项目中,大众就有意将其中40%的股比提升到49%,这也没能实现。

实际上,大众虽然整体持股占比较小,但其在关键零部件领域一直试图控股。大连发动机和变速器工厂,均为大众控股或者独资――生产大众EA888发动机的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就是德方持股60%;而生产DSG变速器的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就由大众独资设立。

数据显示,2011年一汽-大众的净利润高达220亿元,如果大众将股比提高10%,意味着大众的利润将直接增加22个亿。股比从40%向50%的攀升,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大众怎么可能不着急?

不过,一旦大众方面与一汽对簿公堂,由于证据方面的原因,大众并非胜券在握。中方在这场纠纷中完全有反制的可能。而且,如果大众一再不顾及“亲密合作伙伴”的利益,一味固执己见,很可能得不偿失。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130万辆,同比增长17.5%,而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在大众全球市场中的比重高达28%。2012年年初,为了显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大众进入中国三十年来首次在其管理委员会中专门设置一个独立职位负责管理中国市场事务。

大众要实现其“2018战略”目标,中国市场不容忽视。大众集团曾计划到2016年在中国投资140亿欧元以扩展业务。2012年4月,中国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出席了大众与中资企业新的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大众集团将与中国上汽集团合作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建设一座新的生产工厂,该厂的建立将成为大众在2018年底前将中国工厂产能提升至每年400万辆计划的重要推进步骤之一。

合资换技术?

大众这种突如其来的过激行为,让大众与一汽间的关系顿时陷入尴尬。

作为“亲密战略合作伙伴”,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与大众董事长文德恩签署新的合资协议,也不过是几个月前的事情。双方不仅确定将持续了21年的合作再延长25年,而且都表示了加深在华合作的诚意,包括双方约定未来将全力加强合资企业的研发能力,并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全产业链”的合作等等。

大众的这种做法无异给了一汽当头一棒。“正当中国一汽“不顾一切干自主”,隆重全新红旗品牌战略并推出主打高端旗舰车型时,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大众,向媒体散布这等言论,无疑是给一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打了一记耳光,不啻是在一汽身后狠狠捅了一刀,不仅让一汽在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也极大影响红旗品牌的树立和产品的销售,一箭双雕,可谓心狠手辣。”对此,知名汽车评论员程远指出。

为了尽快打造自主品牌,借道合资品牌老款动力总成进行二次开发不失为一条捷径。事实上,这也是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模式之一。一汽集团首款轿车奔腾B70开发初期,就是直接从马自达采购动力总成,由于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奔腾轿车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应。奔腾较好的性价比直接影响了马6的销量,以至于马自达不得不通过限量供应发动机的方式,来防备奔腾对马自达的冲击效应。

2008年,一汽集团启动了一汽轿车第二发动机厂自主发动机ET3技术改造项目,上马了2.0升和2.3升两种排量发动机匹配奔腾B70。而据了解,这两款发动机都是在马自达的基础上“二次开发”的。不过,由于一汽与马自达合作之初,双方就达成了相关的技术转让协议,所以马自达对此没有提出异议。

在合作关系中,大众表示愿意向一汽提供支持、拓宽合作渠道。

2012年4月,大众和一汽提出要实现“全产业链”的合作,包括加快提升合资公司自主研发能力以及联手推出合资自主品牌汽车等;北京车展一汽轿车推出的“欧朗”首款新车,也是基于捷达PQ32平台升级开发的。

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还相继启动了车辆安全试验中心和整车试验场等耗资巨大的研发硬件的建设。有一汽-大众高层说,这两项设施都是大众在中国设立的技术最先进的基础性研发硬件,其中已经建成启用的车辆安全实验室,从车内假人、高清摄像机到室内照明用灯具全部采用大众全球最高标准配备。

尽管如此,一旦涉及上游零部件采购,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动力总成部件,大众则通过控制股权等方式将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

作为一汽集团,近年来一汽自主品牌发展也面临较大压力。数据显示,2011年奔腾B70销量从2010年的近5万辆跌至2.78万辆,降幅达44%。今年上半年奔腾B50销量为37556辆,而去年同期销量为70000辆。

据了解,合资车企都是要在税前支付给外方大量的品牌及专利使用费。试想,如果一辆车外方动辄拿走数千元的技术转让费,外方进行技术封锁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其实,中国车企涉嫌“抄袭”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200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奇瑞QQ抄袭乐驰(Spark)造型;2007年菲亚特在意大利向长城提讼,称“精灵”抄袭熊猫车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的汽车工业要真正由大变强,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是绕不开的道路。

几十年来,中国汽车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方的确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和一些制造技术。但分析人士认为,希望通过合资的方式消化吸收外资品牌的技术为己所用,这一模式的结果更多的是无功而返。因为,许多决定性的核心技术仍然牢牢掌握在外方手中。

上一篇:触及灵魂,激发动力,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下一篇:让地理教学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