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措施

时间:2022-10-20 06:29:09

太和县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措施

摘要:太和县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高了全县小麦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该文介绍了太和县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措施。

关键词:太和县;小麦高产创建;主要做法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40-02

1 基本情况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耕地11.56万hm2,农业人口152.7万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中国桔梗之乡”。粮食种植面积20.27万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0.33万hm2左右。2011年旧县镇张槐村小麦667hm2高产创建示范片最高单产11 125.5kg/hm2,创全省小麦单产之最。2012年粮食总产100 300万kg,实现“十连增”,连续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小麦再获丰收,平均单产7 504.5kg/hm2,总产76 450万kg。其中苗老集镇、三堂镇2个整建制高产创建镇小麦单产达8 097kg/hm2,旧县镇张槐村667hm2示范片达9 217.5kg/hm2,9个667hm2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达8 976kg/hm2,较全县平均水平增产98.1kg/667m2,6 000hm2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增收2 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县小麦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2 主要做法与措施

2.1 以强化组织建设为保障,落实高产创建责任 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粮食高产创建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建立了粮食高产创建推进模式、工作机制、保障体制。每个667hm2高产创建示范片确定1名县领导为项目责任人,1名农业专家为技术负责人,聘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示范片建设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2.2 以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夯实高产创建基础 县政府每年安排600万元高产创建专项资金,同时将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全部用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整合现代农业、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小农水建设等各种项目资金7 000多万元,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夯实创建基础。旧县镇667hm2示范片设立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建有2 000m2农机库、6 000m2机械停放场;引进了60多台套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安装大型中心支轴式电动圆形喷灌机6台。核心示范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水、电、路、桥、涵全部配套。

2.3 以培育创建主体为抓手,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县政府着力培育高产创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和《太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奖励办法》3个文件,培育和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涉农企业等参与高产创建,调动其积极性,使之成为高产创建的主体。目前,每个667hm2示范片都有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等参加,生产经营规模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大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即村抓百亩点、乡(镇)抓千亩方、县抓万亩片;在核心示范区树立标牌,明确技术指标和创建目标。在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群众代表等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让他们感受创建魅力、科技威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2.4 以落实关键技术为支撑,提升高产创建水平 牢固树立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的“四防”意识,加强技术培训,推广高产集成技术,实施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节本增效。大力推广小麦优良品种、深松深耕、旋耕镇压、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项目、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等,认真开展了“九月份技术培训月”活动,精心组织了县乡村三级小麦高产攻关技术培训,培训乡、村技术骨干。制发了《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秋播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资料,同时利用各种媒体信息,出动宣传车宣传技术等,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下转83页)

2.5 以转变服务观念为导向,创新高产创建机制 县政府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秋种督导组、秋种技术服务队和农机服务队,划片包干,分驻乡镇,积极搞好技术服务。2012年秋种时,县乡两级266名农业技术人员到岗到位,包村联户,服务到田头,指导在一线,零距离传授农业技术。及时为农民现场解决精细整地、配方施肥、药剂拌种、旋耕镇压、播后镇压、适期适量播种等实际问题,切实夯实秋种基础。2013年春季管理中,普及推广增施小麦拔节孕穗肥、防范倒春寒等关键技术。同时,大力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在全县31个乡镇设立31个乡镇统防统治示范区,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设立了5个县级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施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52万hm2,为切实控制小麦病虫的发生与为害,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6 以完善奖惩机制为动力,增强高产创建活力 县政府把粮食高产创建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在示范片的选定上,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完善考核体系,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在落实好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同时,安排2个667hm2高产攻关辐射区、带动区,同时参与考评。设立小麦高产攻关奖、高产创建组织奖、技术推广奖。对积极参与高产创建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种粮大户、村委会负责人推荐为省市县人大代表,提高他们的政治荣誉,增强创建活力,辐射带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整建制地推进。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杂交中稻生育后期剑叶早衰及6BA合剂应用探析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