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时间:2022-09-12 03:42:56

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摘 要:“说”即语言表达。美术课堂中回答老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补充他人的发言,都要求学生明确问题,先想后说,先举手后发言,分清主次,有条理地说,简洁周到,逐步养成学生大声说、有序说、说完整的好习惯。鼓励胆怯的学生要敢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说,习惯成自然后要求学生会说,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美术课堂;说;习惯;氛围;鼓励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通俗讲即是人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它是潜意识的表现,并不一定是自己希望的行为,所以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美国的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意思是习惯的养成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培养良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孩子本身,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方面。

幼儿园的教学多以活动为主,易形成比较自由的学习习惯,当他们步入一年级正常的课堂学习时,会有很多不适应。许多孩子在课堂上随意的行为很多,不能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于是影响了学习效果。然而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也就成为教师的重大职责之一。

一、什么是“说”的习惯

“说”,并不是指课堂上学生的窃窃私语乃至无序发言,而是在教师不断鼓励、引导下学生培养的一种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个人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说”的习惯一般包括三个层面:

1.大声说(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让教室里的每个人都能听清楚、听明白)

2.有序说(明确问题,先想后说,先举手后发言,分出主次,有条理地说)

3.说完整(表达明确清楚,简洁周到,不重复别人说过的)

二、为什么要培养“说”的习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大声发言,首先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许多重要教育成果的基石,包括成就感、愉悦感及享受学校生活等。从小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对“倾听的习惯”的检验。只有专心听老师、听同学在课堂上的交流,才能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老师的提问。另外,同学间的思想交流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思考方法,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再次,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课堂中注重“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但很多时候,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说”并不积极,时常存在过度兴奋、欲言又止、说话声音小、说得不完整、随便插话等不良习惯。正因为存在着这些不良习惯,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停下来整顿,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说”的习惯就成为我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培养“说”的习惯

1.营造氛围“想说”

说的习惯的培养,不能强行要求,只能靠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去唤醒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想说的欲望,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我在新授《对比与和谐》的时候,创设了一个设计服装的情境去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个体内在的需要,人们凡是从事与自己兴趣一致的活动便会感到轻松和愉快。正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要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善于将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已有的认知水平对情境有很好的理解,从而积极参与问题情境,产生“说”的欲望。

2.鼓励学生“敢说”

兴趣与能力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来设置具体可行的目标,通过目标的达成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中要适时利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跃跃欲试而又有所顾忌,作为教师应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就算回答错了或回答不完整,也需尽可能给予肯定并表扬他勤于思考,表扬他敢于“说”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其次,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不管对与错,只要敢说就是个自信的孩子。

比如,我在教学《妙用纸盒》一课中,在课堂教学开始,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包装盒,请学生来说说自己通常都是怎样处理这些纸盒的。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较为熟悉,因此,多数同学都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由创作的环节,引导学生欣赏,找制作材料与方法,因为学生有过多次的手工制作经历,对于材料、方法都有所了解,所以信心百倍,说得更有底气。

3.理清思路“会说”

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受整体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知识面、智力水平等)的制约,语言表达往往不完整。表达不完整,会导致学生思维不严密。要让学生正确地说,除了要有说的氛围以外,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说什么,才会去思考怎么说的问题。也要让学生明确怎么说,才会说出有价值的回答。在课堂教学过程活动中,问题要求简洁,便于学生听,任务明确便于学生说。

说的要求具体简洁便于学生说,但是要求过细过小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学生说的内容就显得狭窄,也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明确说的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排除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谚语道:“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学生说的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一个恰当的度。既要让学生想说,还要让学生能说,最后达到善说。将学生说的习惯进行到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其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浦河实验学校)

上一篇:创新型上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互动让语文课堂出真彩